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1年第9卷第5期

中医的治疗学如何发展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医治疗学的模式分析,陈述利弊,从宏观角度探索了中医临床的基本要求,尤其中医和文化的结合、医生底蕴的要求作了探讨,对辨证施治格式化的研究方法也提出了质疑。【关键词】中医。治疗学。思路中医治疗学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医的大学教育的兴起,中医临床学才编写出目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医治疗学的模式分析,陈述利弊,从宏观角度探索了中医临床的基本要求,尤其中医和文化的结合、医生底蕴的要求作了探讨,对辨证施治格式化的研究方法也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  中医;治疗学;思路

  中医治疗学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医的大学教育的兴起,中医临床学才编写出目前这种以辨证施治为主线的教材,几十年来作为一种模式一直在沿用,的确培养了数代中医,而且有的成了大家。中医在现代科学发展迅速的时代,由此教育收益不小,对于保存中医特色贡献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模式化的辨证格式的延续就出现了一些疑问,这些套路在解决哪些问题?这些模式是不是最科学的?临床上掌握这些模式能解决多少问题?解决不了的采用什么方法再深入研究?这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1 由横及纵,立体研究

  在疾病的研究上,目前是按病名条分析,分型施治,实际上从中基学习直到五年毕业基本上在重复几个证型,花费的时间太多,浪费太大了。毕业后从一般医师到正高的晋升,还在考这些内容,那就是引导中医走模式化的道路,其实,几个证型有那么复杂么?真的不知道。至于证型的加减,作为临床经验掌握一些也未尝不可以,但是框框越是严格,思路越是禁锢,反而有害。简化一下,把五脏的虚实列述一下,掌握基本,重在变化。成熟的经验固然有用,研究的方法犹须探索。大学学习,学习了套路,剩下的路是漫长的,智慧不等于知识,在于连贯、联系、系统的能力。这就是笔者所谈的立体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疾病中寻找普遍的演变规律,至于教材上叫什么病名当是枝节,纠缠过度就是书愚了。

  2 体质既剖,专纠虚实

  其实中医说白了就是抓住体质的调整不放松,也是辨证施治的根本要求,这和现代医学提出的发挥自己抗病的能力是一回事,几千年前祖宗的聪明就做到了,直到现在现代医学才觉悟,太迟了吧。做事是看社会条件,智慧则是一种道的领悟。我们不妨把西医看成是技术层面内的东西,中医则始终不离不弃的伴在病人身边,从来不言放弃。调整状态是中医的最大任务。改善状态,改善症状,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尊严,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完整和完善,追求身体的完美和原始状态,而是客观的面对现实,把疾病的伤害缩到最小,维持身体目前状态,减少痛苦,这是很科学的方法,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化解矛盾,做好平衡,生命不是永恒的,健康是活着的人的共同愿望,没有必要肃清扫尽,最后导致生命和疾病一块结束。

  3 及时反思,调整思路

  治疗中由于受到模式化的影响,会导致在圈子里面转不出来,有没有勇气探索新的思路,不愿承担无效的风险,有些稍微猛一点的药一辈子都不敢涉足,不出奇招,不假快药,可能就不会有超人的效果。不敢反治,对汹汹之假象则剖辨不清,成为你的界河,这是一个追求大医境界的人必须要跨越的栏杆。有人说在同一个地方摔第二次跟头的人不可理喻,就是说医生不是在已有的理论下老老实实操作,是要用脑子去工作,去尝试,去积累,去创新。一个高热的病人,用什么清凉的药物不见效果,身体的应答性出了问题,我们不该考虑兴奋体质、鼓舞阳气的药么?一个貌似虚证补之无效,不该考虑表邪外束气不发越么?内经提到的反治法几个人可以驾驭自如?当然,首先是要有丰厚的基础理论,连贯能力、胆识。其实笔者的体会,按照排中律的法则,不是虚便是实,不是寒便是热,不是里便是表,就是这么简单,及时回头,大胆变法,比固守要高明得多,等你掌握到这类规律性的东西,那么你就不再会在具体方子里转来转去了。一个问题,查阅资料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姿百态的方子一辈子也记不全,也无暇一个个的试验,最后会觉得莫衷一是进入无限的迷惑,就永远达不到理想的彼岸。

  4 丰富学识,触类旁通医理

  如世理,不懂这个道理,那就是死板。内经开章就提到医者要上知天文、下穷地纪、中旁人事,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物理相通,事物发展变化沿着的线性规律性是相通的,不能忽视哲理的存在和指导作用,如果没有哲理的指导作用,我们就会多走弯路,茫无头绪的工作。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道,不能无视道的存在,否认规律的存在,就等于否认前人的智慧,否认文化的成果,那我们上大学学知识就是无用的。科学目前离哲学越来越远,导致人力、物力的过度浪费,要有聪明的人去思考问题,才会更捷径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聪明来自于哲学。哲学是从多种自然科学中总结出的抽象,本身来自科学,不应该否认它的科学性。中医包含前人医学实践的血汗,哲理性远不是现代医学可以比拟的,我们必须珍视,尊重这种源头,注意应用它的成果,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绝不是跟在西医的后面人云亦云。

  5 有限规范,无限拓展辨证施治的模式

   仍要强调,是基础学习的好方法,临床则要引导医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主动工作,面对病人开动脑筋,动用知识贮备,启动智慧机器,结合临床经验,才会有变通,才会找到自己独特的治疗体系,每一个医生,都会有自己一套应对措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是个人独特资源,是别人不可进入的领域,根据每个人的实践阅历,每个人都应该进入一个森林独步的境界,这是一个中医成熟的表现,规范要有,个体的差异千差万别更要强调,疾病的总体阴阳气血走向要认真研究,特别是临床不常见症状的入手切入,更是中医宏观思考的空间,能够真正把中医理论透彻贯通,那就是游刃有余基础,希望每一个中医人都最终达到这个境界。玩转太极,着眼八纲的辨析,是一个最近的捷径。

  6 培养大医,倡导精彩和触类

  旁通相关,一个中医学者,首先要培养德的根基,亲和力是中医文化的结晶,几千年中医植根于民众,和人类生活生命息息相关,除了与当时医疗环境条件有关,也与文化和民众的亲和有关,倡导大医精神,就是要培养大医人才,倡导大医文化,使他们能够站在现行文化的边沿,沟通古今,拓展胸怀,做一个智者,使中医在今天的大好环境下精彩无比,广受爱戴,进入儒医层次,最大限度的作为国学文化的传播者,溶于社会。其实,对国学的亲近是国民的共识,对中医的信任,也是源远流长牢不可破,有了敬业精神,有了这样的倡导,中医一定可以更加精彩,更加珍贵,更受欢迎。认准这条路,将来一定会成为最为稀贵的文化使者和高人,将来真的会造福更多的人,为中国的中医瑰宝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以上所述,主要是想要我们的现代中医坚持个性,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而不是其他,这是一条正路。

 

作者: 郑学农作者单位:(延津县中医院,河南延津 453200)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