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2年第10卷第5期

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探讨建立适合社区预防控制高血压病的干预模式。方法通过对辖区内3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184例。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同时给予社区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等综合行为干预,对照组仅服药物治疗,连续观察3年,进行高血压管理效果评价。结果经过3年社区综合干......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 探讨建立适合社区预防控制高血压病的干预模式。方法通过对辖区内3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184例。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同时给予社区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等综合行为干预,对照组仅服药物治疗,连续观察3年,进行高血压管理效果评价。结果经过3年社区综合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在血压控制、健康的生活方式执行情况、健康知识知晓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管理措施。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模式的现代化,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和社会老龄化等因素,高血压病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的公共性问题。通过对房山区石楼辖区内18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房山区石楼辖区内368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244例,女性12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184例。

  1.2方法

  1.2.1建档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查体、化验及高血压知晓率、吸烟、饮酒、每日食盐量、运动等问卷调查后建立健康档案,并对其进行危险因素评估。每位高血压患者随身携带自身血压监测保健手册,手册含有专管医生联系电话。

  1.2.2血压测量采用毫米汞柱为计量单位。高血压分级标准可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制订的分级标准。1级: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1.2.3治疗目标一般成人血压控制目标是<140/90mmHg,糖尿病和肾病患者的目标<130/80mmHg。

  1.2.4干预与治疗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同时根据分级、分层进行综合干预,对照组仅药物治疗。综合干预包括(1)合理饮食,限盐:成人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为3~5g;减少高糖、高脂食物。(2) 提倡戒烟限酒:烟和大量饮酒可使小动脉持续收缩,久之动脉壁变性、硬化、管腔变窄,形成持久性高血压。(3)控制体重。(4) 适度加强体育锻炼,参加慢跑、散步、游泳等体育锻炼。(5)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

  1.2.5评估指标连续观察3年,进行评价。每年对所有高血压病人的防治效果评估,按照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情况,分优良、尚可、不良三个等级。优良:全年有3/4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 mmHg以下;尚可:全年有1/2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 mmHg以下;不良:全年有1/2或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 mmHg以上。高血压控制率=(优良+尚可)/ 观察组总人数。高血压治疗管理率=管理人数(定期复查的时间>9个月的人数)/观察组总人数。高血压防治知晓率=正确回答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人数/观察组总人数。

  2结果

  2.1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病程、危险因素评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与血压控制效果、知晓率的比较,干预组经过三年规律服药和综合干预,高血压的控制率96.53%、管理率和知晓率100%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两组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血压控制率、知晓率比较

  2.3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比较,干预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由干预前的(162.9±21.52)mmHg/(94.12±14.68)mmHg,逐年下降,3年后降至(128.21±11.56)mmHg/(80.12±4.96)mmHg;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2。表2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尽管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现有研究证实,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有关。通过对辖区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综合干预治疗,在行为改变、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高血压病仍是社区疾病谱的首位,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1]。虽然是最易检出和诊断的疾病,但影响控制高血压的因素很多,通过咨询、指导、病友联谊会、授课、张贴科普宣传画等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形式, 提高患者对血压高危害的认识,改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依从性,是控制血压的关键。设立高血压专科门诊,全天应诊,方便患者。便携式高血压患者监测保健手册,随时提醒下一次复诊时间,每次测血压后记录在册,做到患者参与,实时观察自己的血压。通过综合干预,血压控制率、服药顺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的管理是全社会的参与,在干预过程中发现,不断有新发病例的增加,随着年龄而增加,提示社区高血压管理不仅对高血压诊断明确的管理,还需对社区所有人群开展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就显得更为重要[2]。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经过3年的综合干预,干预组高血压的管理率、控制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远比单纯的血压控制或单项的高危因素干预效果为佳[3]。

【参考文献】
    1武爱娟.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体会.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9(12):58-59.

  2戎健 ,于长青.重庆市化龙桥社区高血压知晓状况与危险因素分析.重庆医学,2005,34(4):545-547.

  3孙凤,郭淑霞.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其社区防治进展.农垦医学,2005,27(6):461-463.

作者: 高淑静1,栗克1,王海丽2作者单位:(1.北京房山区石楼社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