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5年第1卷第2期

浅谈缠丝手法的应用心得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缠丝手法是以重心的转换作为力量的源头,通过腰部圆心的旋转,以螺旋缠绕的方式,达到力量贯于指掌的效果。螺旋缠绕的力量,具有极柔软和强渗透的双重特性,将其用于骨伤科临床实践,使患者常于不经意间接受了正骨手法的治疗。由于螺旋缠绕是以腰部的微动带动掌指的运动,使力量沿圆弧的切点渗透,因此,力量作用于局部不......

点击显示 收起

    缠丝手法是以重心的转换作为力量的源头,通过腰部圆心的旋转,以螺旋缠绕的方式,达到力量贯于指掌的效果。螺旋缠绕的力量,具有极柔软和强渗透的双重特性,将其用于骨伤科临床实践,使患者常于不经意间接受了正骨手法的治疗。由于螺旋缠绕是以腰部的微动带动掌指的运动,使力量沿圆弧的切点渗透,因此,力量作用于局部不至令患者感到生硬和突然。通常,实施本法时病人多处轻松的状态,则手法易施,同时可免患者软组织意外损伤。同时,缠丝手法的独特疗效,也是其他手法不可替代的。

  缠丝发力原理源于张景岳《类经图翼》的太极图,一阴一阳,一顺一逆,是一对同开同合的力偶。顺缠是以大指牵引食指、中指乃至小指,作依次的螺旋缠绕。逆缠则相反,是以小指依次牵引到大指的螺旋缠绕。缠丝是由两个运动方向同时进行,而且都围绕着一个旋转中心。手法治疗中,发力轻巧,渗透力强大,大大降低医者体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缠丝分单手缠丝和双手缠丝。单手缠丝多用在点、按、拨、揉法中。双手缠丝多用在复位手法的推法和扳法中。以下仅就个人临证,略陈管见,就正于同道。

  1  单手缠丝

  1.1  点按法  点按法是施术的掌指与踩实的脚相合,形成一上一下两个重力支撑点,同时腰部螺旋松沉到一侧,由腰椎节节上传至大椎,再贯穿肩、肘、手,一路螺旋摧动,柔和地作用于患者身上,由轻到重缓缓渗透。点按法是缠丝劲的母法,其他一切手法都由点按法化生。目前普通的点法,无论是直点还是斜点,大多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施术者要用一定力度才能将作用力送到患者肌肉层深处;其二是患者紧张抵抗医者用力,则手法力量难达深层。

  缠丝点按法则克服了以上不足。由于用力角度总在不断变化,且用力较小而柔缓,患者并无突然受力之痛感,不易出现紧张状态。即便紧张,也会因缠丝非一成不变的垂直方向,医患之间不会形成两力相峙,手法之作用力仍可层层深入,达于深处。

  1.2  拨法  拨法是在点按的基础上,重心在两脚间作往复运动,作用于患者身体的掌指与重心同步横向移动,以缠丝体会指下感觉,拨动层层肌肉和筋的手法。

  拨法的缠丝口诀:劲断手不断,手断势相连。若将筋比作管道,则缠丝拨法如同围绕管道缠绳子。力量大小、作用深浅以及力量方向均始终作流线状变化。患者接受治疗时,绝无突然受力之感。口诀中“劲断手不断”,即拨动时力量是深入的,而收回时手是不用力的。需要注意的是,拨动手法始终保持良好的连续性,不可离开患者身体。“手断势相连”是说手在拨动患者身体时,往往会把患者拨得摇摆,由于渗透力强大,手在收回时即使与患者身体分开,也应顺应患者摇摆之势再发力拨动,如此患者就无停顿之感。缠丝拨法,可将欲拨之筋肉挑起,舒筋活络作用更加明显。对治疗软组织粘连、肌肉痉挛、错位等都具有奇特的疗效。

  典型病例:曾于2001年秋天治一日籍患者,男,51岁,因长期辛劳,致脊椎两侧肌群严重劳损、硬化,软组织粘连和肌肉痉挛之程度亦属鲜见。平素常头颈沉胀,腰背不舒,且四肢功能受限。先以点按法按华佗夹脊穴,患者酸胀感一直沿脊椎下行至臀。再循经点按膀胱经穴,患者自觉腰背发热。继而以缠丝拨法拨动腰背和腿后之筋脉,由浅入深施术。施术1次,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续治3次,诸症消失。

  1.3  揉法  缠丝揉法是以缠丝拨法为基础,复合横向垂直的螺旋缠绕所形成的双向缠丝力的揉法。平行于肌肤的回旋力和垂直于肌肤的渗透力协同而用,似冲击钻的力量,但又非常柔和。缠丝揉法可将手下的皮毛肉筋揉起,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作用。以揉太阳膀胱经举例,右手(此手不是发力手)在下,掌根小鱼际着于患者膀胱经部位(补泻方法采用顺逆经法),以顺缠丝作平行于肌肤的回旋。左手小鱼际按在右手合谷位置,以逆缠丝法将医者整体力量通过左手作用在右手,进而传达到患者膀胱经,作垂直于患者肌肤的立体螺旋缠绕。沿患者太阳膀胱经循序揉下,右手可始终紧贴患者身体,左手完成力度和方向的转换,如层涌波浪,所到之处,循环焕然。

  典型病例:患者,男,39岁,2002年10月5日来诊。自述周身紧束、乏力,项背痛,头昏重。脉浮紧,舌淡苔白,无汗。诊为风寒初期。点按风池、大椎、曲池、合谷等穴。缠丝泻法揉太阳经。治疗后微汗出,嘱盖被勿动,2次而愈。

  2  双手缠丝

  2.1  发力推法  发力推法是双手缠丝方法之一,与普通的推行法不同。发力推法属于复位手法,作用部位是骶髂和骨盆髂后上棘。本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关节错位等具有奇特疗效,往往一次手法后,病患即可豁然而愈。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患者俯卧于床,施术者站在患者头部前,助手跪于患者两腿间,双手托住患者膝前的上鹤顶穴处,将患者双腿夹于腋下。施术者先用掌根推患者脊柱而施以推行法,从颈到骶,可听到脊椎某处的清脆复位声。第二步:再以双手分别推行患者两侧太阳膀胱经。第三步:施术者两手重叠,按于患者骶骨上。或双手平分,以掌根按于腰眼穴,用掌心推动骨盆髂后上棘处,逐渐加力,直至患者可接受程度。第四步:此步骤最关键,即缠丝发力。要求发力时手不可有丝毫的后撤蓄力动作,否则容易损伤到患者的腰肌。发力是在推按的基础上突然向患者腿端冲推,一发即收,双手均为顺缠丝。第五步:如此冲推两三次,嘱助手稍抬高患者双腿,再进行步骤四的动作,直至患者双腿与床呈20°~30°角为止。发力推法实际是将牵引的方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使患者的椎间关节在瞬间出现负压间隙,促使错位组织回复到原位。此手法外观的声势大,但患者并不会感到突然和痛苦,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在发力前施术者已经用力推顶住骶髂或髂后上棘,患者不致有突然被牵拉的感觉。二是因发力脆快爆发,瞬间完成,一发即收,故当患者受到震撼,手法已完成。笔者用此手法腰椎关节错位大多一次治愈;治疗多种原因腰痛、椎间盘突出一次治疗后大多疼痛完全消失,也有3~5次疼痛完全消失者。

  2.2  扳颈椎  此亦为双手缠丝手法,缠丝扳法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一次手法可以连续复位4~5节颈椎关节,其妙处在于双手缠丝扳颈时不断地旋转扳颈角度,旋扳瞬间过度15°~20°角,则可听到颈椎由下到上的一连串清脆的响声。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一手拇指轻按在患者对侧的风池穴上,食指轻靠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三指自然靠拢食指,此手的虎口即可轻轻托于患者枕骨后缘。第二步:另一手食指沿患者下颌下缘轻轻靠拢,指尖指向对侧翳风穴,其余三指自然靠拢,拇指轻靠在患者同侧的下颌边缘。以颈椎为轴,形成了一对小力偶。第三步:一手拇指推按风池穴,另一手食指端托患者下颌,将患者头部轻轻扳转至极处。第四步:患者头微微前倾,食指侧端托患者下颌之手为顺缠丝发力手,向上弧形发力,弧形15°~ 20°角。另一手按患者风池穴逆缠丝配合,但不发力。

  需要注意的是,缠丝扳法和前面介绍的发力推法一样,几乎看不到位移,旋术者轻轻用力到极处后,发的是巧力,一发即收,患者大多无不适感觉。

  典型病例:患者,女,52岁,2005年4月22日来诊。自述两眼胀痛,右侧偏头痛,同侧手臂痛、麻,同侧背部、肩部也有明显痛感。先用点、按、拨、揉法放松颈肩背部肌群,并施以拿筋分筋法,最后用扳颈法复位全部颈椎。治疗1次即显效,连治7天,隔天施1次扳法,症状全部消失。追访至今,未见复发。

  应当指出,缠丝劲扳法只能一次复位第六节以上的颈椎关节。如果一次未能完成,可再做1~2次。

  综上所述,缠丝手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用力总是弧形轨迹,无停顿点和折叠点,患者无突然受力之感,容易轻松接受。(2)渗透力自然,施术者不必考虑为作用于患者肌肉深层而加大力度。(3)缠丝劲发力位移极小,安全可靠,疗效显著。(4)降低施术者劳动强度,增加单位时间接诊人次,为更多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所以说,缠丝手法在临床应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300384 天津,天津市南门医院

  (编辑:文  静)

作者: 王鸿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