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4期

益气养阴方对中晚期NSCLC患者血清sCD44v6影响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sCD44v6的影响及抗晚期NSCLC侵袭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为Ⅲ、Ⅳ期NSCLC、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和中药+化疗组。化疗组化疗后对症治疗,中药+化疗组化疗前后服中药益气养阴方。治疗前后测定血清sCD44v6水平,观察患者原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sCD44v6的影响及抗晚期NSCLC侵袭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确诊为Ⅲ、Ⅳ期NSCLC、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和中药+化疗组。化疗组化疗后对症治疗,中药+化疗组化疗前后服中药益气养阴方。治疗前后测定血清sCD44v6水平,观察患者原发肿瘤、新转移灶出现情况和体重、KPS评分的变化。结果  中药+化疗组及化疗组患者的PR+NC分别为86.67%、60.0%,益气养阴方能稳定原发瘤灶,减少肺癌转移,提高生活质量,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sCD44v6水平。结论  益气养阴方具有明显的抗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显著改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血清sCD44v6的表达和分泌,可能是益气养阴方抗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中医药疗法;  侵袭转移;  益气养阴方;  血清sCD44v6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20年其发病率已为所有癌症首位[1],肺癌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抗肺癌转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介导细胞粘附作用的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成为抗肿瘤转移研究的焦点之一。

    Guenthert等[2]于1991年首次报道了CD44分子参与肿瘤转移。当他们在将CD44v6-cDNA转染于无转移活性的小鼠胰腺癌细胞株时,发现该细胞株出现了转移现象,因此认为CD44v6可赋予肿瘤细胞以转移能力。戴备军等[3]也发现肿瘤转移过程可有效地被抗CD44v6单抗阻止。本文观察益气养阴方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sCD44v6的影响,拟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中医药抗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NSCLC侵袭转移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的60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我院肿瘤科2004年5月~2005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化疗组和中药+化疗组。化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9.1岁。腺癌23例,鳞癌7例,Ⅲa期12例,Ⅲb期8例,Ⅳ期10例。中药+化疗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2.5岁。腺癌21例,鳞癌8例,鳞腺癌1例。Ⅲa期13例,Ⅲb期5例,Ⅳ期12例。两组一般情况基本相同,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全部病例均经胸片或CT检查,并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年制定的《肺癌TNM分期标准》,确诊为Ⅲa、Ⅲb、Ⅳ期患者。KPS评分≥60分,预计可完成全程治疗。中医辨证分型按《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4]符合气阴两虚型。并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病变和血液系统疾病、有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及严重感染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化疗组  NP方案化疗(NVB 30mg/m2,静脉注射,d1、d8;DDP 60~80mg/m2,静脉滴注,d1、d2),用DDP时加用水化疗法,并予止吐辅助治疗。

    1.2.2  中药+化疗组  化疗前后服中药益气养阴方(以黄芪、北沙参、天冬、麦冬、白术为主酌情配伍清热解毒和软坚散结药物),由龙华医院中药房提供。每次200ml,每日2次。两组均以30天为1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清  治疗前后患者血清sCD44v6水平的变化。

    1.3.2  临床近期疗效  包括原发灶的改变及新转移灶发生的情况。治疗前后通过胸片、CT进行评价。

    1.3.3  生存质量  主要观察体重及KPS评分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包统计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清sCD44v6水平的变化  见表1。采用定量ELISA法测定血清sCD44v6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CD44v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中药+化疗组sCD44v6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组却有一定上升趋势(P>0.05),两组患者血清sCD44v6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中药+化疗组有降低血清sCD44v6表达的作用,而化疗组作用不明显。表1  治疗前后sCD44v6的变化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化疗组治疗后比较,△P<0.01

    2.2  临床近期疗效评价

    2.2.1  治疗后原发灶瘤体变化情况  见表2。根据1981年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病变进展(PD)。治疗后两组病人均无完全缓解者。化疗组PR 3例(10.0%),NC 15例(50.0%),PD 12例(40.0%),PR+NC共占60.0%;中药+化疗组PR 5例(16.67%),NC 21例(70.0%),PD 4例(13.33%),PR+NC共占86.67%。经统计学分析,中药+化疗组的瘤体稳定率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表2  治疗后原发灶瘤体变化情况注:与化疗组相比,*P<0.05

    2.2.2  新转移灶出现情况  见表3。治疗过程中中药+化疗组出现淋巴结转移3例,远处转移1例;化疗组发生5例淋巴结转移和3例远处转移。经中药益气养阴方治疗,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情况显著低于单用化疗的患者(P<0.05)。表3  治疗过程中出现新转移灶情况注:与化疗组相比,*P<0.05

    2.3  生存质量评价

    2.3.1  KPS评分改变情况  疗程结束后,KP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10分者为提高,减少≥10分者为降低,增加或减少<10分者为稳定。治疗后中药+化疗组病人KPS评分提高15例,稳定11例,降低4例,其提高稳定率为93.33%。化疗组病人提高2例,稳定18例,降低10例,其提高稳定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2.3.2  体重变化  疗程结束后,体重较治疗前增加≥1kg者为提高,减少≥1kg者为降低,增加或减少<1kg者为稳定。治疗后中药+化疗组病人体重提高21例,稳定7例,降低2例,其提高稳定率为93.33%。化疗组病人提高2例,稳定8例,降低20例,其提高稳定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CD44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是参与癌侵袭过程的黏附分子,介导细胞-细胞及细胞-基质间的粘连和解离,其突变体在多种高转移性癌细胞呈高表达。该基因的活化与表达赋予癌细胞更强的活动性,并能使癌细胞表面覆盖一层起“保护”作用的糖蛋白,令免疫细胞(NK、巨噬细胞)不能识别和消灭它们,使其转移易获成功。目前CD44的拼接异构体(CD44v)至少有25种,其中以外显子v6的CD44v与肿瘤转移关系密切。

    有文献报道,测定sCD44v6的血清浓度可为肿瘤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动态检测化疗的NSCLC患者血清sCD44v6的浓度,对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5]。本研究观察结果表明:经益气养阴方治疗后中药+化疗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情况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中药+化疗组患者血清sCD44v6浓度降低,与化疗组相比,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中药益气养阴方可能通过降低血清sCD44v6水平,减少肿瘤的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益气养阴方是在刘嘉湘教授“扶正抗癌”学术思想指导下研制成的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中药复方,一方面通过扶助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借助于祛邪,杀伤癌细胞,减少机体抗病能力的损伤。“扶正之中寓于祛邪、祛邪之中意在扶正”,两者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相得益彰。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30例NSCLC患者治疗后瘤灶稳定率(PR+NC)86.67%,KPS评分提高稳定率93.33%,体重提高稳定率93.33%,均优于单纯化疗组(P<0.05),提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特点为稳定瘤灶、提高生存质量,以期延长生存时间,目的是“除瘤存人”、“带瘤生存”。

    【参考文献】

    1  董志伟,乔友林,李连弟,等.中国癌症控制策略研究报告.中国肿瘤,2002,11:250-260.

    2  Guenthert U , Hofmann M , Rudy W , et al .  A new variant of glycoprote in CD44confers metastatic potential to rat carcinoma cells.Cell,1991,65:13-24.

    3  戴备军,赵仲生.CD4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实用肿瘤杂志,1998,13:214.

    4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12.

    5  金可可,蒋仲荪,陈少贤,等.血清CD44及其拼接变异体sCD44v6测定对肺癌的诊治意义.温州医学院学报,2000,30:190-192.

     作者单位: 200032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

  (编辑:宋  冰)

作者: 孙慧莉, 赵丽红, 徐蔚杰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