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4期

虎杖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和根,性味苦寒,归肝胆肺经。”《名医别录》曰:“虎杖破留血症结,且有止痛之功。”虎杖一味,既能清热解毒,又可凉血散瘀利湿。临床用于治疗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痈肿疮毒,且疗效显著。...

点击显示 收起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和根,性味苦寒,归肝胆肺经。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祛瘀。《药性论》曰:“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滇南本草》曰:“攻诸肿毒,利小便。”《名医别录》曰:“虎杖破留血症结,且有止痛之功。”虎杖一味,既能清热解毒,又可凉血散瘀利湿。有热能清,有毒能解,有湿能利,瘀浊能排,是实是虚,只要具备“毒”、“瘀”之证,均可辨证配伍应用。临床用于治疗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痈肿疮毒,且疗效显著。

    根据《金匮要略》“脾色必黄,瘀热以行”“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和《伤寒论·辨阴阳病脉证并治》“瘀热在里,身必发黄”的论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主要病机为湿热搏结,血脉瘀阻。笔者在属于肝胆湿热型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治疗中应用虎杖单味药或在清热利湿药物基础上加用虎杖取得满意疗效。兹举病例如下。

    1  病案介绍

    例1,男, 47岁, 2006年  2月 19日初诊。因食欲不振1周,身目黄染  3天来就诊,患者先于我院西医内科就诊,经肝功化验,ALT  120U/L,TTT  12U,   TBIL 25μmol/L,   DBIL 13μmol/L。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遂来我科治疗,证见疲乏无力,脘痞纳呆,口苦,右上腹胀痛,便溏而不爽,小便黄赤。肋下两指可触及肝脏下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辨证为湿热瘀毒,阻滞中焦。拟清热利湿,活血退黄,以虎杖120g,日  1剂,浓煎分3次温服,服药3天后,黄染明显好转,症状减轻,虎杖减为90g,加茯苓20g,苍术10g,继服12剂后,黄染消失,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肝功能已恢复正常。

    例2, 男, 31岁, 2005年6月16日初诊。身目发黄,纳差恶心,倦怠乏力3周。曾在某医院查肝功:黄疸指数 33U,     ALT  354U/L,     TTT  15U,   TBIL 29μmol/L, DBIL 15μmol/L。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经西医治疗未效,遂来就诊。证见面目身黄,脘闷纳呆,倦怠乏力,大便不畅,小便黄,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湿热阻滞,瘀热发黄。拟清利湿热,活血解毒,用茵陈蒿汤合虎杖化裁:茵陈30g,虎杖90g,白蔻仁10g,茯苓15g,木香10g,赤芍12g,郁金10g,丹参20g。水煎服,每日1剂。服5剂后诸症好转,黄疸稍退,食欲增加。守方,加白术 6g。 14剂后,黄疸尽退,诸症悉除,复查肝功能正常。已随访半年,复查肝功能1次,正常。

    2  体会

     急性黄疸型肝炎,其病因病理不外湿、毒、瘀,湿毒为致病之因,瘀为病变之本,而三者又可互为因果,故治疗原则重在解毒利湿化瘀。关幼波就曾明确提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解毒黄易除”的重要法则。                                                    

    虎杖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作用,兼能活血祛瘀,故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型。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虎杖中含游离蒽醌及蒽醌甙,主要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虎杖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其中对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肠道柯萨奇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曾有报道将虎杖用于各种急慢性肝炎的复方中。笔者体会,治疗湿热黄疸与茵陈、栀子、大黄、黄柏配伍效力更强;若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则常与白花蛇舌草、板蓝根、黄柏等配伍。用于肝脏肿块疼痛的治疗,可单用或与三棱、莪术等活血消药同用。

     作者单位: 100079 北京,北京市铁营医院中医科

   (编辑:悦  铭)

作者: 胡皓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