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5期

针灸三阴交加耳穴治疗痛经70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以青年女性特别是未婚少女多见。笔者对单纯性肥胖合并痛经者采用针灸三阴交加耳穴治疗方法,观察7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观察单纯性肥胖合并痛经患者70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36岁,平均23岁。2治疗方法取三阴交穴。...

点击显示 收起

  痛经妇科常见病,以青年女性特别是未婚少女多见。笔者对单纯性肥胖合并痛经者采用针灸三阴交加耳穴治疗方法,观察7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单纯性肥胖合并痛经患者70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36岁,平均2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5年,未婚42例,已婚28例。

    1.2  治疗方法  取三阴交穴。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常规消毒穴位后用30号1.5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进针1.2寸,用提插捻转法,使局部得气,针感向小腹部传导为佳,留针30min,并加艾条温和灸。每日1次,5次1个疗程,月经来潮前5日开始治疗。  耳穴取交感、子宫、皮质下三穴。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在一侧耳穴上做常规消毒,然后用28号0.5寸毫针针刺交感、子宫、皮质下三穴位,手法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15min后起针。每日1次,两耳交替使用,4次为1个疗程,月经来潮前5日开始治疗。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好转:治疗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无效:治疗后痛经未见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70例中,痊愈57例,占81.4%;好转12例,占17.1%;无效1例,占1.5%。总有效率为98.5%。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14岁,学生。2004年3月12日就诊。患者自12岁初潮之际,多食生冷,以后每次临经则小腹疼痛,经行量少,经色紫暗。今因经致小腹剧痛来诊。患者面色苍白,汗出,四肢冷,舌苔薄白,脉弦细。辨证属寒湿凝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治宜行气活血,温经散寒。让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常规消毒三阴交穴位后用30号1.5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进针1.2寸,用提插捻转法,使局部得气,针感向小腹部传导,10min后疼痛缓解,面色转红,留针加艾灸30min,痛止出针。同时在一侧耳穴上做常规消毒,然后用28号0.5寸毫针针刺交感、子宫、皮质下三穴位,手法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15min后起针。每日1次,连续5日为1个疗程,两耳交替治疗。在下次月经前5日开始第2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经顺痛止。随访半年未复发。

    4  体会

    痛经系指妇女在行经前或经期少腹剧痛,不能耐受。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以青年妇女多见,治疗效果较好;继发性痛经由于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致,疼痛难以治愈。

    现代医学认为痛经与精神因素、体质因素和子宫痉挛性收缩等因素有关。祖国医学认为痛经主要是气血不畅、气血不足、气滞血瘀或由于寒湿之邪客于胞宫、胞脉,血得寒而凝,使经行涩滞不畅,气血运行不通则痛。耳穴交感有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功能,能够缓解平滑肌痉挛,调节血管的收缩作用,对内脏器官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子宫有补肾益精、调经止带、活络止痛的作用。皮质下有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功能,有镇静安神、止痛、止呕、固脱作用。体穴三阴交主治妇科诸疾,而痛经又多因寒湿而致,故治疗时加艾条温灸能够达到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使痛经治愈。

    痛经治疗一般适宜在行经前5天治疗为好,以后每月巩固性治疗,以达到治愈目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治疗时要向患者宣传耳穴疗法的优越性,解除病人恐惧心理。(2)耳穴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3)治疗后嘱病人注意经期卫生保健,防止受凉。

    综上所述,此法治疗痛经效果稳定,简便易行,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 300061 天津,天津爱民减肥医院中医科

   (编辑:李  木)

作者: 吴艳丽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