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5期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9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目前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中医学中虽无“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可归属于“黄疸、胁痛、郁证、积聚”等范畴,认为湿热疫毒内侵,邪伏血分,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基本病机。治疗原则宜清热祛湿,解毒化瘀。2004年9月~2006年3月笔......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目前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中医学中虽无“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可归属于“黄疸、胁痛、郁证、积聚”等范畴,认为湿热疫毒内侵,邪伏血分,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基本病机。肝郁,脾虚湿阻,中焦受困是乙肝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治疗原则宜清热祛湿,解毒化瘀。

    2004年9月~2006年3月笔者应用茵陈蒿汤结合辨证加味治疗19例肝大三阳,小三阳,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9例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1~49岁,平均37岁;其中大三阳13例,小三阳6例。HBV-DNA阳性15例全部病例筛选为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正常或轻度增高。治疗前后均观察乙肝“六项”、HBV-DNA。

    1.2  治疗方法  基础方:茵陈30g,栀子10g,大黄6g,白花蛇舌草20g,虎杖20g,郁金10g,白术10g,随症加用药物:食欲减退加生谷麦芽各15g;湿偏盛者加藿香10g,生苡仁15g;热偏盛者加黄芩10g,龙胆草6g;血瘀明显者加赤芍15g,王不留行10g;肝郁气滞加川楝子10g,柴胡10g;阳虚加仙灵脾10g,菟丝子15g;气虚加黄芪15g,党参10g;血虚加白芍10g;阴虚加生地12g,枸杞子10g,水煎,每日1剂,温服。1个月为1疗程,1疗程复查一次肝功、乙肝六项、HBV-DNA。不配合西药治疗。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采用传染病学第五版治疗标准:HBsAg、HBV-DNA阴性为阴转,大三阳、小三阳转为无症状HBsAg携带为明显好转。HBV-DNA阳性,HBsAg滴度明显下降为有效。

    2.2  治疗结果  HBsAg、HBV-DNA阴转5例,大小三阳转为无症状HBsAg携带10例,HBsAg滴度有明显下降4例。

    3  讨论

    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在《伤寒论》中用于阳明湿热郁蒸发黄,为治疗黄疸病阳黄之专方。临床上凡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小便黄赤而短少,发热,口渴,心烦,脘腹痞满不适,大便秘结,汗出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者,即可用茵陈蒿汤治疗。

    笔者采用茵陈蒿汤加入白花蛇舌草、虎杖、郁金、白术四药组成基本方。方中茵陈苦微寒,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大黄攻积导滞,清热解毒,又能活血祛瘀,使湿热之邪从大便排出,白花蛇舌草、栀子、虎杖清热解毒,配以活血化瘀凉血行气的郁金增强祛瘀之力。白术补气健脾,以防传变。又可防止苦寒药长服伐胃,做到有攻有补。现代药理研究,茵陈所含的6,7二甲氧其香豆素,大黄及虎杖中的大黄酚、大黄素均具有抗菌,抗炎,利尿,利胆,抗病毒及清除内毒素作用。白花蛇舌草中含卅一烷、豆甾醇、熊果酸等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力。茵陈与大黄及清热泻火药物合用,对葡萄糖醛酸甙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降低总胆红素,间接地促进胆红素等有害物质的排泄,而起到护肝、退黄和降酶作用。白术所含的挥发油,有增强免疫功能,保护肝脏,抗菌,抑制链球菌、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显著降低血清转氨酶,而达到解热、抗炎、抗菌作用,郁金中所含挥发油能减轻动脉内膜脂质沉积。上述主要配伍应用共奏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之功,促进肝功能恢复。临证中结合辨证随症加用药物,对各型慢性乙型肝炎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临床疗效证实,具有保肝利胆、降低血浆胆红素、提高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等作用。

   作者单位: 100079 北京,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中医科   

  (编辑:海  涛)

作者: 胡皓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