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6期

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50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笔者自2006年6月1日~2006年7月31日期间跟随张同圆副主任医师门诊学习以来,张主任运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50例,临床取得很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治则:健脾渗湿,涩肠止泻。所有入选患者均服用加味参苓白术散,药物组成:党参、茯苓、白术、扁豆、苡米、羌活、藿香、山药、莲子肉、葛根各......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自2006年6月1日~2006年7月31日期间跟随张同圆副主任医师门诊学习以来,张主任运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50例,临床取得很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病例50例,均来自本院门诊病人,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3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2个月,平均病程1个月。大便常规:50例患者全部大便稀溏不伴有黏液便,伴脂肪球31例,其中伴白细胞者9例;稀便伴白细胞者19例。所有伴白细胞者均<5个/视野。

    1.2  治疗方法  治则:健脾渗湿,涩肠止泻。所有入选患者均服用加味参苓白术散,药物组成:党参、茯苓、白术、扁豆、苡米、羌活、藿香、山药、莲子肉、葛根各10g,诃子肉、甘草、木香各6g,生姜2片,大枣3枚。本方每日1剂,水煎100ml,频服或分2~3次服,7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2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未加用其他药物。

    1.3  疗效标准  治愈:大便成形,一天不超过2次,便常规阴性,随访2周无复发;有效:大便渐成形,次数明显减少而未至正常;无效:大便性质及次数无明显改变。

    2  治疗结果

    结果治愈40例,其中服用1个疗程者32例,2个疗程者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3  典型病例

    患儿,女,11个月,2006年6月22日就诊。

    临床表现:患儿大便溏泻已有20余日,每日10余次,色淡无味,时轻时重,无恶心呕吐,纳食正常,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苔白腻,指纹淡红。查体:精神尚可,腹部无压痛。大便常规检查:稀便,大量脂肪球,白细胞1~3个/视野。中医辨证为脾虚泄泻。病机系小儿脾常不足,加之喂养失当,脾虚健运失司,清阳不升,水谷不化,及至合污而下。选用本方,服用1个疗程,患儿大便成形,每日1次。便常规:外形软便,其余皆阴性。两周后随访未见复发。

    4  讨论

    泄泻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进入暑夏以来,小儿腹泻病人更是急剧增多。目前国内公认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为急性腹泻;2周以上、2个月以内为迁延性腹泻;2个月以上为慢性腹泻。本组收集病例均为迁延性腹泻。明·万全《幼科发挥》云:“小儿脾常不足。” 清·陈飞霞《幼幼集成·泄泻证治》云:“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因脾主运化,“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 婴幼儿腹泻、急性肠炎后迁延未愈者,凡临床症见大便稀溏,每日数次或10余次,患儿食后作泻,色淡无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腻,指纹浅淡者,中医辨证均系脾虚型泄泻。本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扶脾益气;扁豆、苡米、羌活、藿香、山药、莲子肉、诃子肉健脾渗湿,涩肠止泻; 木香行气止痛;葛根升发脾胃清阳;生姜、大枣温中健脾。全方共奏益气健脾,涩肠止泻之功。张主任运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意在健脾益气,醒脾除湿,固涩止泻,临床用于脾虚泄泻疗效颇佳。

    作者单位:300193 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Δ指导老师)   

  (编辑:悦  铭) 

作者: 马建军,张同圆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