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7期

心理治疗在运动治疗中的重要性与临床运用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运动疗法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和(或)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和(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各领域复合损伤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功能障碍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使得运动治疗的核心作用大大加......

点击显示 收起

    运动疗法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和(或)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和(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

    近年来,各领域复合损伤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功能障碍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使得运动治疗的核心作用大大加强,这些患者往往在瞬间就由正常变得无法正常发挥正常的功能和潜能,给身心造成了深深的重创。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减轻身体的创伤,但心灵的创伤须要我们给予理解和关心,并耐心诱导,配合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使患者重燃生命之火。

    1  心理与临床

    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患者在不知道自己患什么病时,可以到医院就诊,一旦他知道自己患的病将会威胁到未来的正常生活时,他会仰面大哭,甚至晕倒。这充分说明在临床治疗中,大部分伤残患者很难在短时间内面对现实,加之目前大部分的人仍然坚信“打针、吃药、做手术才能治病”,故而造成了人们“先天性”的抵制着运动功能治疗,以及来自家庭生活,社会生存的各种压力使得患者不得不怀疑自己的未来。如果我们无视这种心理情况,一味的为治疗而治疗的话将会造成很多患者对治疗产生厌倦甚至抵制治疗,严重的影响治疗效果和功能恢复质量。为了提高治疗质量,巩固功能恢复的效果,我们必须与患者及其家属良好沟通,使其充分配合治疗,并针对性的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

    2  临床心理表现

    (1)疾病初期,患者因突然间的变化造成身心功能的异常或丧失,而造成心灵的重创,变得麻木迟钝,茫然失措,不知该做什么,出现一些无目的、下意识的动作与行为,有时可出现与现实的分离感。(2)病情稍稳定后,因无法面对自己以前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而心理变得更加复杂,思绪混乱,无法集中注意力,出现丧失感、无助感、感到绝望、抑郁、焦虑,不知如何面对现实,如何有效的解决或改善环境,病前对未来完整的生活计划变得不确定,表现的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出现报复心理。(3)因为康复功能训练的各种因素注定了功能锻炼的漫长性而使患者容易失去治疗信心。(4)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治疗后,患者不得不开始面对现实,降低原来的生活期望,搁置原来的生活计划,开始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来适应患病及减轻这一现状,但由于现实的无可变更常会造成患者依赖心理的增加。

    3  心理治疗

    在临床运动功能训练中,我们始终坚持人的整体性,充分把握心身一体化。常用的心理疗法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疗法和操作条件技术、认知疗法、社会技能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但只有一个目的:树立患者的自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治疗中我们须因人而异,因病治宜,必须急人所急,首先了解到患者当前的最大困难和最深的困惑,以理解、支持、关心而化解其精神、心理压力,让其体会到社会的认同和家人的需要,并充分利用同类患者中的“优秀人才”现身说法以使其“重见光明”。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提高患者的生活情趣,转移注意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疗工作中,并由此了解到自己的进步而更加主动的完成治疗工作。

    我们曾收治1例颅脑外伤致左侧肢体偏瘫的患者。第1个疗程的治疗病人完全处于应付状态,但是,经过这一阶段的沟通后,从第2个疗程开始,病人及家属都完全投入到治疗中,经过10周的治疗后,病人就可以在家人的监护下上下楼梯了。但是,自从患者出院后就从未独立行走过,更多的时候都在轮椅和床上渡过。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报复心理,由于心理治疗的脱节而造成。

    4  展望

    康复治疗的手段很多,但大部分的治疗都以运动治疗为核心,其操作技术和生理学基础决定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治疗中的决定性。现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康复机构开设了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是提高治疗效果、巩固治疗作用的制胜关键,治疗中的身-心一体化则是取得患者配合的命脉。

   作者单位: 550004     贵州贵阳,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

  (编辑:秋  实)

作者: 郑栋华, 裴 强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