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7期

宣通络痹方的临床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2临床应用2。1热痹患者,男,60岁,退休干部。2着痹患者,女,10岁,学生。主诉:右手腕肿硬强痛,不能活动已1年。...

点击显示 收起

    宣可去壅,通可去滞,宣通络痹方是师法叶氏,参以个人长期临证心得,针对正气为邪气所阻,脉络郁滞壅闭导致的多种病证,扼守病机,依法遣药而创制的。验之于实践,所向多利。故公诸同好,并祈雅正。

    1  宣通络痹方的组成、适应证及加减法

    1.1  组成  本方由钩藤、桂枝、桑枝、白芍、丹皮、独活、牛膝、僵蚕、贝母、甘草等十味药物组成基本方。  

    1.2  适应证  本方适应于多种病因,致使人体脉络壅滞痹阻而产生的病证,如痹证、历节病、痿证、口不能张……等。

    1.3  加减法  风甚者加天麻;寒甚者重用桂枝、独活;湿甚者加薏苡仁、木瓜;热甚者去独活,加生地、知母、忍冬藤;湿热甚者合四妙丸;瘀血甚者以赤芍易白芍,加川芎、桃仁、红花;痰甚者合二陈汤;虚甚者则按其所亏,随证配备补益之方药以应之。

   临床应用

    2.1  痹证 

    2.1.1  热痹  患者,男,60岁,退休干部。1988年1月22日初诊。

    主诉:膝、踝、跖趾关节肿痛1年半。

    现病史:1986年8月,右膝、踝及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灼热疼痛,蔓及大腿,住眉山县人民医院治疗,依赖激素类药物控制症状,药停则症发,反复不已。今由人搀扶并拄杖来我院就诊。

    现在症:右第一跖趾关节及左外踝红肿,灼热而剧痛,痛不可触,跛行且艰,面红,心烦,舌红苔白,唇青紫,脉弦细略数。

    辨证:阴虚内热,精血不足,筋骨失濡,湿热、痰、瘀痹阻脉络。

    诊断:热痹。

    治则:养阴泄热,除湿化痰,活血散瘀,宣通络痹。

    方药:宣通络痹方加味。

    钩藤25g(后下),桂枝12g,炒桑枝30g,赤芍12g,丹皮12g,独活12g,川牛膝15g,僵蚕15g,忍冬藤15g,生地12g,川芎15g,浙贝母6g,薏苡仁18g,甘草3g。2剂,水煎,日服3次。

    医嘱:(1)停服激素类药物;(2)忌食豆花、酒、醪等滋湿助热之品。

    1988年1月27日 二诊。

    上症显减,痛已不甚,灼热已退,红肿渐消,惟关节略感不利,舌脉如前。

    效不更方,宗上法续服,至2月9日,症情基本控制。为巩固疗效,续用上方,同时配服六味地黄丸(成药),到5月17日止,共用药38剂,诸症消失,遂告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2.1.2  着痹  患者,女,10岁,学生。1989年4月23日初诊。

    主诉:右手腕肿硬强痛,不能活动已1年。

    现病史:1988年4月17日,右手腕背桡侧疼痛,渐渐肿硬,腕关节活动受限,经中、西医,骨伤科医治无效,又采用抽液及强的松龙局部封闭等法,均不见功。方来我院就诊。

    现在症:右腕背自桡骨关上至阳溪及第一、二掌骨交会处肿硬强痛,腕关节活动面极小(几乎不能活动),舌正苔微黄,脉弦。

    辨证:风湿、痰、瘀痹阻脉络。

    诊断:着痹

    治则:祛风除湿,豁痰化瘀,宣通络痹。

    方药:宣通络痹方加减

    钩藤20g(后下),桂枝10g,炒桑枝24g,白芍12g,丹皮10g,独活12g,僵蚕12g,忍冬藤15g,防己10g,浙贝母6g,桃仁12g,薏苡仁15g,甘草3g,水煎,日服3次。

    服上方至5月3日,尽药4剂。症情显著好转,肿硬渐消而痛大减,腕关节活动面加大,舌脉如前。宗上方续服,10天后,又进药5剂,腕部仅余小范围微肿,手腕上下翻动,左右横摇均有较大幅度之灵活面,并逐步上力。遂守方服至6月25日,总共用药31剂,药尽而腕部肿硬全消,腕关节活动较为自如,即告痊愈。

    2.1.3  虚痹  患者,男,57岁,干部。1989年3月1日初诊。

    主诉:右侧肢体麻木、疼痛、乏力已半年。

    现病史:去年9月始,右手麻木不灵,难拳,活动乃痛,不可上抬摩耳,右足笨重,行动比左足慢半拍,右手足酸胀如作重活或行百里许之后,项背痛欲重力捶打。曾作一般外治法处理而未效。因病情日益加重,遂来我院诊治。

    现在症:上诉症状仍见之而重,疼痛频发,手重于足,常失手碎物,写几个小字亦感无力,其症夜甚,烦躁,失眠(常可通宵达旦),舌暗红苔薄微黄,脉弦细。

    辨证:肝肾亏损,精血不足,脑海、筋骨失养,风湿、痰、瘀痹阻络脉。

    诊断:虚痹。

    治则:滋养肝肾,祛风除湿,豁痰化瘀,宣通络痹。

    方药:宣通络痹方加味。

    钩藤25g(后下),桂枝12g,炒桑枝30g,白芍15g,丹皮12g,独活g,川牛膝15g,僵蚕15g,忍冬藤15g,生地12g,浙贝母6g,木瓜15g,甘草3g,水煎,日服3次。

    服药至3月10日,进上方4剂后,症情显著好转,其痛已不显,手足均已上力,舌脉如前。效不更方,守方服至3月29日,共用药14剂,诸症悉除而精力充沛。随访多年,仍颖健潇洒,四肢灵捷。

    按:痹者,痹阻不通之谓也。正气为邪气所阻,脏腑经络,不得畅达。多因正虚邪凑而然。痹之为证,非偏受一气而得,有风、寒、湿、热、痰、瘀等诸多因由,致病则又有阴阳、寒热、虚实及脏腑、经络、五体、浅深之不同,然其病机,总以营卫流注凝涩,脉络痹阻不通为主。故均可选用宣通络痹方为通方,参其所偏加减化裁以治之。

    2.2  历节病  患者,女,17岁,务农。1987年7月4日初诊。

    主诉:四肢诸节肿痛畸形,活动受限已2.5年。

    现病史:1985年初,周身诸节游走疼痛,渐至四肢多个关节肿大畸形,疼痛僵硬,上肢活动受限,下肢举步维艰,左甚于右,痛甚则依赖激素类药及安乃进等临时控制,终未得治,遂来我院就诊。

    现在症:双手指、指掌、腕、肩及双足踝、髀等处多个关节肿大畸形,疼痛反复加剧,诸节僵硬,活动严重受限,足不能行走,经闭数月,带下量多、色白、秽臭,面色不华,形销骨立,舌淡苔白,脉濡。

    辨证:肝肾亏损,气血俱虚,湿热、痰、瘀痹阻脉络。

    诊断:历节病

    治则:以养血活血,清热利湿,宣通络痹为先。

    方药:四物汤合四妙丸加味

    熟地黄12g,当归12g,白芍15g,川芎15g.苍术12g,黄柏10g,薏苡仁15g,川牛膝15g,忍冬藤15g,防己12g,炒桑枝18g,水煎,日服3次。

    服上方至7月30日,共进药12剂,上症稍减,肿大之处渐消见节,疼痛时缓时剧,纳食不佳,肢酸乏力。其父来带药。拟气血双补之八珍汤加砂仁、山楂、建曲及八珍汤加忍冬藤、防己、桑枝、薏苡仁、延胡索二方,嘱其交替服用。至10月13日,尽药30余剂,正气稍起,精血渐复,诸节痛缓,左足仍乏力,右上肢诸节仍见微肿。当此之际,改拟宣通络痹方加味以治之。

    钩藤25g(后下),桂枝12g,炒桑枝30g,白芍15g,丹皮12g,独活12g,川牛膝15g,僵蚕15g,忍冬藤15g,生地12g,川芎15g,浙贝母6g,薏苡仁18g,甘草3g,水煎,日服3次。

    服上方4剂后,上症续减,可行走几步,纳食转佳。因之,守法守方燮理,随证酌情加减,服至翌年9月中旬,历时一年零二个月,共用药100剂,病情得以稳定。虽仍有个别关节微肿小痛,但已能行走十余里,可在山坡牧放禽畜,操理简单家务,月经按月来潮,面色红润,肌肉较前丰腴,精神转佳。至此,病员与家属均感满意。故可谓之显效。

    按:历节病之顽缠难愈,是众所周知的。此例患者业已致残,而初诊之际,正处于发作期,势趋深重,其治实非易事。历节病虽有发作期多实证之语,但其人身形羸劣,正气消烁至极,故先疏以四物、八珍等方养血益气以培正。然其病机终属正气为邪气所壅遏,脉络痹阻不通所致,故侍其正气稍复,即改投宣通络痹方加味以治之,使痹通气畅,瘀去新生,终获显效。

    2.3  痿证

    2.3.1  痿证(详见余之《治痿点滴》一文,此处从略。)

    2.3.2  周期性麻痹  患者,女,30岁,务农。1987年9月25日初诊。

    主诉:项强,口不能张,手足无力2天。

    现病史:前日晚发生项强,口不能张,手足濡弱,夜卧翻身蹬被皆无力,今日病势益笃,由丈夫扶持来诊。

    现在症:项强,转动不灵,口不能张,手无力抬举,足步履维艰,下蹲后不能自起,舌红苔白,脉弦细数。

    辨证:阴虚内热,痰瘀阻络。

    诊断:周期性麻痹。

    治则:养阴清热,豁痰化瘀,宣通络痹。

    方药:宣通络痹方加减。

    钩藤15g(后下),桂枝12g,炒桑枝15g,白芍15g,丹皮12g,独活12g,川牛膝15g,忍冬藤15g,生地10g,浙贝母6g,川芎15g,甘草3g,2剂,水煎,日服3次。

    服上方2剂后,上症消失。因下田栽油菜,过度劳倦后,加之饱食,于9月28日晚,上症又复而更甚。29日由丈夫背负来诊。诊得:手不能握持、抬举,足不能行走,仍见项部活动不灵,口不能张,舌脉如前。宗上法去生地,加僵蚕15g。服药2剂后,诸症又大减,双手能高举,足能一气而行几里,自己来诊。仅开口微受限,舌脉如前。继用前方至10月11日,先后共用药15剂,诸症消失而告愈。为巩固疗效,处圣愈汤四剂,以善其后。

    数月后,患者因事进城,特来医院告知,上症未见复发。

    按:痿证应用本方,是笔者临证多年,反复探求,悟得“痿必寓痹”一理后的点滴之得,余在《治痿点滴》一文中有明确阐述。实践证明,此亦谨守病机之验也。

    2.4  口不能张  患者,男,60岁,退休职工。1982年1月20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口不能张20余日,曾到眉山县某医院口腔科诊治半个月,注射青霉素1周(其余用药不详),未见好转。医者建议,让病员到上级医院诊治。因春节在迩,未便成行,故求治于余。

    现在症:口不能张,仅齿隙一缝,难容细箸,食以薄粥,用极小匙泼入,一餐耗去1~2h,亦难果腹,舌象不可察,脉弦。

    此证开口受限,极碍进食,苦不堪言,历时虽久,亦不可谓不急。急则治标,以开口为急务,未遑详审细辨,乃目之为风、为痉,投以治标之剂,用白附子、明天麻、蜈蚣、全蝎、羌活、防风之属以治之。

    1月22日,二诊。药尽2剂,症同前状。因细思之,更行叩问。询得患者青年时曾患肺痨,近几年夜尿频,溺细难排,余沥不尽;1个月前曾患牙痈。切脉体味,得弦细而略数。参此再思,方悟前非。

    此证病机系阴虚内热,穴络痹阻。

    法当养阴泄热,宣通络痹。

    师叶天士之法而不泥其方,拟用宣通络痹方加减以治之。

    药用:钩藤15g(后下),桂枝12g,炒桑枝15g,天麻12g,丹皮12g,僵蚕15g,川贝母6g,赤芍15g,生地12g,忍冬藤15g水煎,日服3次。

    1月24日,服上方2剂后,开口能容食指,见舌红苔薄白,余无变化。效不更方,嘱服上方4剂,终剂而开口自如。随访数年,未见复发。

    按:“治病必求其本”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治标之际,亦必于标中求本,洞察其之所由急之机理,方得善治。自此之后,余对“治病求本”的认识有所升华。

    2.5  其他  宣通络痹方,既为脉络痹阻所致诸病证而设,故病凡见以脉络痹阻为主要病机者,皆可备为通方,其治必胜算多多。余临床用之于头痛、眩晕、颤证、中风后遗症、郁证、胸痹、胃脘痛、胁痛、腰痛、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脊柱炎、红斑狼疮等病证,亦有较满意之疗效,拟另辟专题讨论,不复赘述。

    3  体会

    余创用此方,历证既多,有如下几点体会:(1)宣通络痹方系依法选药所组成,看似淡平其无味,但临床应用之际,只要能谨守病机,切中病本,该方不仅适应范围较广,而且对某些疑难病症亦有确切疗效。(2)本方造价较低,药源丰富,配制不难。(3)本方无毒副作用,对胃肠无不良刺激。(4)鉴于上诉3点,易被病家接受,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 620010 四川眉山,眉山市中医院

   (编辑:李  木)

作者: 覃伦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