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8期

柴平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柴平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采用柴平汤治疗36例,西药治疗32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柴平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采用柴平汤治疗36例, 西药治疗32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平汤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柴平汤;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gurgitational Gastritis)是内科常见多发病,以胃脘灼痛、饱胀、嗳气、恶心或呕 吐、烧心、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我们于2005年6月~2006年8月采用柴平汤治疗无手术史的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例,无胃部手术史。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按确诊顺序随机分组治疗,中药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0~66岁,平均37.2岁,病程3个月~14年,其中伴浅表性胃炎21例,食管下段或胃黏膜充血者15例,萎缩性胃炎2例;西药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1~65岁,平均36.5岁,病程2个月~18年,其中伴浅表性胃炎17例,食管下段或胃黏膜充血者12例,萎缩性胃炎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消化内镜学》[1] 拟定:(1)反复发作胃脘灼痛、饱胀、嗳气、恶心或呕 吐、烧心、食欲不振等;(2)胃镜检查可见幽门有胆 汁反流或胃液呈绿色或黄色,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红肿、充血、水肿或糜烂,严重者可见萎缩性胃炎。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相关内容拟定,分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和脾胃虚弱型,并排除阴虚及虚寒型。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基本方柴平汤加减治疗:柴胡15g,黄芩12g,枳壳12g,法半夏15g,苍术20g,厚朴15g,陈皮12g,香附10g,金钱草15g,大枣12g,甘草6g。同时辨证加减,肝胃不和型加白芍18g,郁金15g;脾胃湿热型加蒲公英20g,茵陈15g;脾胃虚弱型去金钱草加党参20g,白术15g, 砂仁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饭后温服。对照组用雷尼替丁胶囊每次150mg,每日2次口服;吗丁啉片每次10mg,每日3次饭前服。治疗期间忌食酸、辣及戒烟酒。4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胃镜。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以胃镜检查为主并结合临床实际拟定。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胆汁反流消失,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炎症好转;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复查胆汁反流明显减少,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炎症基本好转;有效:症状、体征改善,胃镜复查胆汁反流减少,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炎症减轻或无变化;无效:症状、体征及胃镜检查均无变化。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中药治疗组对消除胃脘痛、饱胀、食欲不振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4 不良反应 中药治疗组36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肝、肾功能、三大常规检测,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认为,非手术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由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及胆道疾病等因素所致幽门功能不全,出现胆汁、胰液、十二指肠内容物向胃内反流,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严重者可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与胃、十二指肠、胆囊的协调运动作用的改变有关,常有胃排空延迟,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等,所以治疗的关键是促进胆汁的排空及胃内容物的排空,并使幽门的功能协调,从而降低胆盐的毒性作用,保护胃黏膜。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西医主要以促胃肠动力剂、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和中和胆汁剂等对症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呕吐”等范畴。与脾胃肝胆有关,其病机属肝失调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胆气上逆。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原则。柴平汤由小柴胡汤与平胃散加减化裁而成。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解郁,黄芩清胆胃郁热,枳壳、香附理气宽中、消胀止痛,法半夏和胃降逆止呕,苍术、厚朴化湿运脾、消胀除满,金钱草清热利胆,大枣益胃气,佐以陈皮理气化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有疏肝理气、健脾化湿、和胃降逆之功效。临床观察表明,柴平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尤其在改善胃脘痛、饱胀、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具有调节胃肠功能,保护胃黏膜,促进组织修复,增强胃肠排空,改善胆道功能,协调幽门功能,减少胆汁反流的作用。由此可见,柴平汤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7.

    2 李益农,陆星华. 消化内镜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27.

    作者单位: 1 655500 云南富源,云南省后所煤矿职工医院内科

    2 655500 云南富源,富源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编辑:李 木)

作者: 孙芳,张霖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