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9期

温胆汤临证举隅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温胆汤方始出南北朝时期北周姚僧垣《集验方》。自《三因方》复加入茯苓、大枣,亦名温胆汤。后世医家将本方辨证运用于临床,并不断总结而形成了诸多温胆汤类方,扩大了本方的治疗范围。临床如见胸闷、心悸、头晕、目眩、心烦不眠或者肥胖多痰嗜睡诸症者,常以温胆汤灵活化裁,疗效满意。...

点击显示 收起

  温胆汤方始出南北朝时期北周姚僧垣《集验方》。最早见载于孙思邈《千金要方》,由半夏二两、枳实二枚、竹茹二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一两、生姜四两,六味药组成。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自《三因方》复加入茯苓、大枣,亦名温胆汤。后世医家将本方辨证运用于临床,并不断总结而形成了诸多温胆汤类方,扩大了本方的治疗范围。临床如见胸闷、心悸、头晕、目眩、心烦不眠或者肥胖多痰嗜睡诸症者,常以温胆汤灵活化裁,疗效满意。现笔者从临证效案中略举数例如下。

    1病案举隅

    1.1温胆汤治疗中风患者,男,72岁,有高血压病史20年,未系统治疗,素体肥胖,平日时感头晕,入院当天突感左侧肢体无力,急诊入院。查CT示:脑梗死,证见:反应迟钝,左侧肢体无力,口角流涎,大便5日未行,舌质红欠津,苔黄腻,脉弱滑,投以温胆汤加味,原方中加入生大黄、芒硝、竹沥、桃仁、红花、地龙、桑叶、菊花、姜汁为引,服用5剂后患者未诉头晕不适,反应灵敏,肢体功能改善,大便日一行。按: 病家年事已高,阴本不足,内风旋起并与宿痰相结此为病本也。痰闭心窍风伤肝体而经络、脏腑并害于邪以见于上症。治疗上取温胆汤化痰浊;桑叶、菊花解肝热;血行风灭故用桃仁、红花、地龙疏通经络以活血祛风。竹沥滑痰非姜汁不行。重在硝黄通降腑气一在泻痰却热,二在推陈致新、宣畅气血。则瘫、麻、掉眩诸症自愈。

    1.2温胆汤治疗神经官能症患者,女,41岁,入院前半年因家中突发变故出现心悸、失眠、心烦、头晕、入睡困难、寐而易醒,不愿依赖安定入睡,前来就诊。查舌质淡尖芒,苔白腻,脉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予谷维素片、维生素片口服,中药投以黄连温胆汤,并原方中加入半夏、夏枯草、栀子、香附、合欢皮、炒枣仁、远志、桑椹等药,10剂后患者心悸失眠症状明显改善。按:虚处留邪,心为清明之所故每为痰扰。本案先有怵惕思虑、悲哀动中以伤心脾之气。后生痰浊内扰心神之疾。治病必求其本,固当益心气、祛痰浊、安神志。以黄连温胆汤化痰安神,栀子清热除烦,庞安常说:“天下无倒上之痰、逆流之水”,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消。以香附、合欢皮治之。

    1.3温胆汤治疗眩晕患者,男,35岁,平素饮食不节,嗜酒无度,近半年感头晕头痛不适,偶伴恶心,欲呕症状,实验室检查示:甘油三酯4.2mmol/L,查舌质淡,苔黄腻。治疗以中西医结合为主,予力平之片口服,中药投以温胆汤,加入苍术、升麻、荷叶、草决明、泽泻、山楂、鸡内金,5剂后患者恶心欲呕症状消失,头晕改善。按:“阴精上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头目诸窍之通利全赖脾中轻清之阳气上宣五谷之味。本例明示,脾虚五谷失化,酒酿浊邪,痰湿内生,以致清阳不升出现头晕头痛不适。浊阴不降出现恶心,频呕。《灵枢·口问》“上气不足,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故以温胆汤化痰和胃,入苍术、升麻、荷叶取刘完素清震汤之意以升清降浊。

    1.4温胆汤治疗冠心病患者,男,63岁,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反复发作3年。查心电图示:T波低平,ST段下移,并诊为“冠心病”。自服消心痛片心前区闷痛可缓解。此次患者感胸部闷痛,心悸气短,动则明显前来就医。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治疗投以温胆汤加减,并加入瓜蒌、薤白、枳壳、厚朴、桂枝、杏仁、茯苓、桃仁、红花等药,5剂后患者胸部闷痛,心悸气短症状改善。按:宗气居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若痰浊瘀血留于脉道,势必大气、血脉运行有碍而发为胸痹。治疗上温胆汤入桃红化痰活血,借仲景胸痹短气篇中理气通滞并行的枳实薤白桂枝汤和茯杏草汤以化痰通阳、宣痹止痛,从而取得佳效。

    1.5温胆汤治疗肥胖、多寐者患者,男,15岁,肥胖,平素咳痰多,独坐10min即可入睡,严重影响上课质量,前来就诊,查舌质淡,苔黄腻,脉滑,治疗投以温胆汤,加入柴胡、黄芩、菖蒲、郁金、胆南星、荷叶等药,30剂后患者多寐明显改善。按:后汉.华佗《华氏中藏经》明言:“胆热则多眠,胆冷则无眠”。本例患者素体痰盛,痰热扰于清净之腑,阳入于阴不得复出则不寤。治疗以温胆汤合清热化痰,醒神开窍之药。痰为阴邪致病缠绵,是故取效非指日之事,唯有潜消默运,以成其功。

    2体会

  温胆汤是调理脾胃,治痰的常用方剂之一。中医素有“百病兼痰,痰为百病之母”之说。特别在病情复杂,头绪纷繁之际,宜先调脾胃,从痰着手,故临床治疗病证颇广,可大致归纳为“呕、苦、涎、烦、惊、悸、眩”。但于具体临证使用时还须注意辨别病因、病机和兼夹证。如,不论何种病证总为痰邪作祟为因,或阻经络、或碍气血、或闭神明为病机。或结有形之瘀、湿,或合无形之寒、热。温胆汤本治胆寒,在使用中需借鉴后世诸多类方,谨守病机。于此益知,不论何病均要在辨证上下工夫。


作者单位:830000 新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作者: 陈玉,虞梅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