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1期

即时面瘫即时治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即时面瘫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麻痹后,由于病灶周围神经受损,于一周内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幅度下降等,所以,面瘫恢复治疗可分三期进行,不同时期治疗方案、针法均不同。1~7天,称急性期,若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病情会日渐加重,面神经因受面肌水肿压迫过长,损伤加重。所以一般面瘫病人,均......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即时面瘫

  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麻痹后,由于病灶周围神经受损,于一周内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幅度下降等,所以,面瘫恢复治疗可分三期进行,不同时期治疗方案、针法均不同。1~7天,称急性期,若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病情会日渐加重,面神经因受面肌水肿压迫过长,损伤加重;7~14天称静止期;半月后,才称恢复期。所以一般面瘫病人,均需7~20天左右的合理治疗,才能完全恢复,甚至有一部分患者需更长时间,但该患者由于治疗及时,仅2天痊愈,实属少数,现报告如下。

    1 病案

    患者,女,35岁,于2005年3月21日8:30时,因“左侧颜面不适2h”到我科门诊治疗。自诉:于当日清晨六点多送孩子上学时,在回家的路上,自觉舌厚笨木,语言不利,双唇厚重麻木,左眼睑沉重难抬,神疲乏力,浑身酸楚,形寒怕冷等症,查:一般情况可,神清,面色白光白,口角右偏,舌淡,苔薄白微腻,脉沉紧,诊断:僻。中医辨证为:风寒中络,卫阳被遏,气血闭阻,筋脉失养,而出现面瘫。治则: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治疗:(1)针灸:处方:人中、合谷、牵正、列缺、风池、外关。针刺手法:人中、牵正用半刺,其余均用泻法,不加电针;(2)以背部太阳经穴为主施行走罐灸,在重点穴位如风门、肺俞、附分、膏盲俞、脾俞、肾俞、三焦俞等穴上滞罐,提罐1min,若罐被拔出,重新由上而下操作;(3)中药煎服:越婢加术汤去石膏,加苏叶、防风、防己、桂枝、羌活、川芎,冷水浸泡20min后,武火煎煮15min后服用,1日3次,忌酸冷、辛辣食物;(4)医嘱:避风寒保暖,适当休息。第二日复诊患者诉:昨日治疗回家,服中药2次后,盖厚被躺卧,一身汗出,自觉浑身轻松,已无不适,对镜一看,口角已正,舌厚木症状消失,只是眼睑仍有轻度浮肿,为巩固治疗,仍照前法,给予针刺。1个月后,电话随访痊愈,未见不适。

    2 按语

    患者病机乃风寒中络,卫阳被遏,气血闭阻,筋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出现面瘫,痹阻经脉气血,治宜祛风解表,散寒通络。(1)此次治疗选用“手足同名经配穴法”、“远近配穴法”疏通远近相关经脉气血。近端:人中、牵正,取穴少而精,不易因刺激大造成局部水肿,且人中,又名水沟,主治风水面肿,牵正,主治口眼僻;远端取穴:风池、外关、牵正、合谷均属同名经取穴,中医认为面瘫一症为外邪侵入阳明,少阳经脉所致,同名祛风强穴同用,能祛除阳明、少阳之风邪,再加列缺、肺经穴,善祛头项之风,解表之功,诸穴合用,能祛风散寒、解表、活血通络;(2)针刺手法:局部取穴半刺,能宣泻浅表邪气,不伤正气,其余远端采用泻法:病之初起,邪气盛,正气较实,多属实证,泻法能泻其外邪;(3)走罐灸足太阳经穴能温通一身经脉气血,温散表邪,扶正等功效,因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需扶正;(4)由于患者得病即时治疗,邪在肌表,为加强疗效,防止病邪入里,故内服中药,以加强祛风散寒,扶正解表,活血通络之功效。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汗出乃为病邪外达之象。综合治疗,针药罐灸并用,标本兼顾,故取得理想的疗效。

    (编辑:悦 铭)


作者单位:655400 云南宣威,宣威市中医院

作者: 赵琼芬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