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1期

浅述中药调剂交待的事项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中药调剂中药调剂的交待是整个调剂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环节,调剂人员必须根据所学的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严把发药关,做好中药调剂的交待工作,以提高临床疗效,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合理。中药调剂的交待主要包含其煎煮、服用、注意事项等方面。1煎煮的交待1。因铁器化学性质活泼,极易......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中药调剂

  中药调剂的交待是整个调剂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环节,调剂人员必须根据所学的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严把发药关,做好中药调剂的交待工作,以提高临床疗效,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合理。中药调剂的交待主要包含其煎煮、服用、注意事项等方面。

    1 煎煮的交待

    1.1 煎煮器具 煎煮器具应以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起化学变化为前提,前人认为“凡煎药忌铁器,宜用银器、瓦罐……”。因铁器化学性质活泼,极易与中药中的鞣质、甙类等起化学变化(如:大黄、地榆、首乌、五倍子等),会引起药液变色、改变药物性能、产生毒副作用等。目前常用砂锅、陶瓷锅、搪瓷锅、不锈钢器具,铝锅一般不用(因铝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铁锅禁用。

    1.2 煎药加水量 先将中药用冷水或温水浸泡20~30min或1h,一般加水量以浸泡后水面高出饮片2~3cm或每次煎出煎液以100~200ml为宜,滋补药或解表药应酌情加减,小儿可适当减少加水量,每贴煎煮两次,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2次服用。

    1.3 煎药火候、时间 一般掌握中煎剂“先武后文”,即在沸前用武火(大火)煮沸,沸后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重煎剂火候要弱;轻煎剂火候要强。煎药时间的长短,一般与加水量的多少、火力的大小、药物吸水能力、治疗作用等有关,但以火力的大小控制最为重要。轻煎剂,常为解表药、泻下药,头煎用武火煎煮15min,二煎10min;中煎剂,为一般的药,头煎用武火煮沸后改用中火,煮沸20~30min,二煎20min左右;重煎剂,常为滋补类,头煎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沸30~40min,二煎20~30min。

    1.4 须特殊处理的药物

    1.4.1 先煎 毒性中药、矿物类、介壳类、动物甲、骨、角等质地坚硬的中药,须先煎、久煎,以降低毒性或使其有效成分溶出。对毒性中药(如:生乌头、生半夏、生天南星等)嘱其先煎1~2h,再与其他药同煎;矿物类等(如:生石膏、生龙骨、生龙齿、生牡蛎、生瓦楞子、生蛤壳、龟甲、鳖甲等)先煎10~15min,再与其他药同煎。

    1.4.2 后下 芳香易挥发的药物(如砂仁、薄荷、豆蔻、肉桂等)在其他药煎好前5~10min入煎,以防有效成分散失;久煎有效成分易破坏的药物(如:钩藤、大黄、徐长卿、苦杏仁等)在其他药煎好前10~15min入煎,以防有效成分被破坏。

    1.4.3 包煎 含黏液质较多(如:车前子、葶苈子等)易粘锅底的;含绒毛(如:旋复花、枇杷叶)易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的;体小而轻(如:蒲黄、海金沙、黛蛤散、六一散等)易漂浮影响有效成分煎出或使药液混浊的;用纱布袋包扎后再与其他药同煎。

    1.4.4 烊化 胶类、膏滋类(如:阿胶、蜂蜜等)加适量水,用蒸汽加热溶化后,再与其他煎液混匀分服,以免影响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或粘锅底糊化。

    1.4.5 另煎 贵重药物先单独煎煮取汁,再将药渣与其他药合煎,然后将药液混匀分服,以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减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

    1.4.6 冲服 用量少、贵重中药可研成粉用煎液冲服,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

    2 服用的交待

    2.1 服用时间 一般宜在饭后30~60min服药;补益药或下焦药,宜饭前服;对胃有刺激的药、上煎药或消食药宜饭后服;安神药睡前服;驱虫药空腹服;急性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定时服;特殊的有的可一天数服;有的泡茶频服等。

    2.2 服用方法 一般1天1剂,分2~3次服;慢性病可1剂2天服或隔日服;急性病可每天服2剂或3剂。一般中药汤剂宜温服,忌太热或太冷。寒性病宜热服,热性病宜寒服。对呕吐不止者,可少服、频服。

    3 注意事项的交

    病人的饮食得当与否,与治疗有很大关系。服药时应少食豆类、海鲜类、肉类、生冷、不消化食物;热性病人不服辛辣、油腻食物;头晕、失眠、烦恼易怒病人不食胡椒、辣椒、大蒜,不饮酒和浓茶;服滋补药少饮茶。

    总之,调剂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服法、服量、煎煮方法、注意事项,加强责任心,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编辑:悦 铭)


作者单位:201500 上海,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药剂科

作者: 窦彩祥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