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1期

外阴白色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病症结合、内外同调,佐以针灸针刺之法。本病的治疗中医内外同调有着明显疗效,且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应在临床积极应用。【关键词】外阴白色病变中医药。内外同调外阴白色病变(whitelesionsofvulva)也称外阴白斑,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病症结合、内外同调,佐以针灸针刺之法。本病的治疗中医内外同调有着明显疗效,且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应在临床积极应用。

【关键词】  外阴白色病变 中医药;内外同调

  外阴白色病变(white lesions of vulva)也称外阴白斑,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以外阴瘙痒和色素脱失为其临床特征。中医古籍并无外阴白色病变一名,根据其症状及体征表现,可属“阴痒”、“阴疮”、“阴痛”等范畴。鉴于病患者痛苦异常、西医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治法与药物。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病症结合 佐以针灸针刺之法,大力开发中医药的优势与潜力,解除病患的疾苦。

    1 内治法

    外阴营养不良,其表现在皮肤黏膜,其根在脏腑之血的虚损。临床以虚证为主,实证少,且为本虚标实。抓住全身症状,分型如下。

    1.1 血虚化燥型 外阴干燥瘙痒、变薄、变白、脱屑、皲裂、头晕眼花、心悸怔忡、气短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治法:益气养血,润燥止痒。方用归脾汤加减。

    1.2 肝肾不足型 外阴干燥瘙痒、夜间尤甚、外阴萎缩平坦,变白或粉红,病损处干燥、薄脆,阴道口缩小,伴头晕目眩,双目干涩、腰膝酸楚,耳鸣乏力,舌红、苔黄、脉细。治法:补益肝肾,养荣润燥。方用左归丸加减。

    1.3 脾肾阳虚型 外阴瘙痒,皮肤、黏膜薄脆、变白,弹性减弱,萎缩与增厚粗糙相间出现,腰背酸楚,尿频尿多,四肢欠温,面浮肢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温补脾肾,祛风止痒。方用右归丸加减。

    1.4 肝郁气滞型 外阴干燥瘙痒、灼热疼痛,外阴局部皮肤粗糙,肥厚或皲裂,脱屑,溃疡,或色素减退,性情抑郁,经前乳房胀痛,胸闷嗳气,两胁胀痛,舌苔薄,脉细弦。治法:舒肝解郁,养血祛风。方用黑逍遥散加减。

    1.5 湿热下注型 外阴瘙痒灼痛或破损溃疡,甚流黄水,白带增多,色黄气秽,外阴局部皮肤黏膜粗糙肥厚或变薄变脆,胸闷烦躁,口苦口干,溲赤便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湿,消斑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2 外治法

    本病外治以杀虫止痒为主,佐以祛风胜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外洗、外搽。另还有针灸等方法。

    2.1 外阴熏洗 药用白头翁40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柏、地肤子、苦参各30g,赤芍、紫草、何首乌各20g,丹参、透骨草、白鲜皮15g。文火水煎2次取汁 1500~2000m1,局部熏洗日1~2次。

    2.2 中药注射 张艳芹[1] 根据丹参具有显著的祛瘀止痛、活血通络,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采用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将针灸与药物注射有机结合起来,二者作用互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加快修复能力,取得很好疗效。

    2.3 针灸针刺 李岩[2] 以中粗火针,点刺局部白斑处,虽未完全治愈,但已明显好转,且小阴唇已恢复。

    3 内外同调

    陈爱兰等[3] 对60例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采用口服中药和中药外洗之法治疗。口服中药:何首乌12g,益母草、女贞子、旱莲草各20g,牡丹皮、皂荚、枸杞子、当归、金银花各15g,鸡血藤30g,蒲公英10g。上药水煎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局部洗药:当归、何首乌、徐长卿、白鲜皮各20g,紫草、鹿含草、补骨脂、赤芍各15g,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各3g,上药冷水浸泡后煮沸15min,局部熏洗坐浴30min每日1剂。局部外涂药:鹿含草、紫草各30g,覆盆子20g,淫羊藿15g,大青叶10g,枯矾3g,硼砂6g,冰片3g,上药共研细末加凡士林油适量调匀,于局部熏洗后外涂适量。经治疗后CD3、CD4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升高的CD4/CD8比值趋于正常(P<0.01),IgG明显下降(P<0.01),补体C3明显升高(P<0.01)。由此可以认为CVD与免疫功能关系密切,中药治疗能改善机体T细胞紊乱状态,调节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可能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机能得到调整恢复,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起到治疗作用。李宗颖等[4]用外阴白变煎(当归、肉苁蓉、枸杞子、川芎、益母草)水煎口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并配合外用阴痒洗剂(茵陈、苦参、川椒、薄荷),水煎熏洗患处,每晚1次;治疗57例,1个疗程后,痊愈6例,显效29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张红卫等[5]用消白汤(丹参、当归、赤芍、何首乌、丹皮、桂枝、白术、淫羊藿、巴戟天、鸡血藤、甘草)水煎口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并配合化斑膏(苦参、枯矾、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黄柏、补骨脂)外涂患处;治疗75例,痊愈54例,好转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9.3%。

    4 小结

    本病虽为局部组织的改变,但其发生与人的内分泌失调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密切关系,可看作是全身脏腑功能失调的局部反应。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有关,因前阴为厥阴肝经循行部位,肝主藏血及疏泄;脾司生化之血,主肌肉,肾藏精,开窍于二阴。若肝、脾、肾功能紊乱,气血失和,而发本病。其为本虚标实之证。中医通过整体辨证施治,补肾疏肝理脾、通调气血;同时运用中药外洗针刺之法直达病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6]:黄柏、白鲜皮、地肤子、赤芍、桂枝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作用;苦参具有抗菌和抗滴虫作用;鸡血藤、当归、白术、枯矶具有抗菌作用;巴戟天、何首乌、甘草具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7];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改变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作用;补骨脂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局部组织,使皮肤色素增加。火针能温通止痒,生肌敛疮,通调局部气血,达到痒止斑消的功能。本病的治疗中医内外同调之法有着明显疗效,且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应在临床积极应用,大力开发祖国传统医学宝藏。

【参考文献】
     1 张艳芹.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外阴白色病变.中原医刊,2003,30(7):42.

2 李岩.火针疗法在妇科疾患应用举隅.针灸临床杂志,2005,21(6):31-32.

3 陈爱兰,邢红梅,冯丹晨.中药治疗对外阴营养不良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中医药信息,2003,20(1):46-47.

4 李宗颖,李顺景,门成福.外阴白变煎加熏洗治疗外阴白色病变57例.河南中医,1997,17(5):301.

5 张红卫,张沂平,王吉松.消白汤治疗外阴白色病变75例.山东中医杂志,1997,16(11):496-497.

6 上海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主编.中药临床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

7 胡熙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下册).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1989,10.


作者单位:150040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作者: 邢立辉,曲秀芬,沈文娟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