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3期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直肠、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形成为主的病变。目前现代医学病因尚未探明,治疗上缺乏特效方法,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成因和证候治疗方法,早有记载,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休息痢和湿热痢范畴。在治疗方法上,近年来我院通过以中药内服加灌肠相结合,体现了标本兼治。对85例临床......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直肠、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形成为主的病变。临床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病程迁延,常反复发作。目前现代医学病因尚未探明,治疗上缺乏特效方法,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成因和证候治疗方法,早有记载,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休息痢和湿热痢范畴。在治疗方法上,近年来我院通过以中药内服加灌肠相结合,体现了标本兼治。对85例临床疗效分析,总有效率为100%,证实中医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内服; 中药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痢疾”、“泄泻”、“肠风”、“下利”等范畴。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且以溃疡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黏液血便。治法上,灌肠结合内服药,取得较好的效果。实验动物模型证实,中药对结肠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中药灌肠尚能抑制机体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殖,以减弱免疫反应。并可解除肠道痉挛,抑制肠蠕动。通过对患者观察也发现,治疗后的淋巴细胞转化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提示本病的治愈与免疫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关系。另外,有学者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进行药理实验,结果证明,健脾温阳中药有明显的强壮作用,并有促进凝血、改善微循环和调节平滑肌张力等作用。以上均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确切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0~2006年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5例,均有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粪便阿米巴、血吸虫、痢疾杆菌培养阴性,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其中男50例,女35例;年龄30~77岁,平均46岁;黏液便66例,脓血便19例。病程3个月至数年。

    1.2  方法  口服中药:健脾益肾,除湿化浊,行气导滞。基础方为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陈皮15g,山药25g,甘草10g,砂仁10g,菟丝子15g。灌肠:(1)黏液便组:陈皮15g,柴胡12g,白及12g,升麻12g,败酱草18g,苦参12g,槐花15g,苍术15g,叶炭10g。煎后取汁内加锡类散1支,保留灌肠,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2)脓血便组:黄芪30g,茯苓15g,白术12g,陈皮15g,柴胡12g,地榆15g,白芷15g,薏苡仁30g,白头翁15g,白及12g,黄柏30g,苦参30g,白矾10g。煎后取汁,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次100ml,10天为1个疗程。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654-2 10 mg于前3天加入灌肠液。用药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品。

    2  结果 

    经2个疗程的治疗,痊愈60例,即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每日2次以下,肠镜等检查,肠黏膜查恢复正常,并随访1~2年未复发。好转25例,即临床症状减轻,大便较稀,每日3次以下,肠镜等检查,肠黏膜病变较前明显改善,大便常规检查有少量红、白细胞。无效0例:即临床症状和肠镜等检查,无改善或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其他部分或全部结肠,临床症状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多伴有纳差、腹胀、神疲乏力,具有反复发作、经久难愈的特点。药物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非常好的一种治疗方法,药液可以直接到达病变的部位消炎、消肿,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及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灌肠中的白及,可入脾胃,固和胶质,善消肿,生肌,布于黏膜面,可保护黏膜,并促其黏膜再生,有止血止痛和促进溃疡愈合之功效。白头翁可清血分之热,为热毒赤痢之要药;白矾性味涩寒,有收敛止血、涩肠止泻之功,可治久泻、便血。脓血便严重者配合西药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利于局部炎症消退,灌肠时间以早晚为佳,药液温度以37℃~40℃为宜,其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长,效果较好。


作者单位:400800 重庆,重庆市万盛区万东镇卫生院

作者: 刘兆银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