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8年第4卷第1期

怎样才能煎好中药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综述中药煎煮与中医中药疗效的关系。寻求中药煎煮有操作性的质量标准,摸索自动煎药包装机“规范化操作程序”和“可控质量标准”。【关键词】煎药原则。特殊药物的煎煮煎药是中药汤剂在使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综述中药煎煮与中医中药疗效的关系。寻求中药煎煮有操作性的质量标准,摸索自动煎药包装机“规范化操作程序”和“可控质量标准”。

【关键词】  煎药原则;注意事项;特殊药物的煎煮


    煎药是中药汤剂在使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中药的煎药方法十分重要。明代医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可见,方法不可忽视。作为在医院从事基层中药工作的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好煎药工作,寻求比较有操作性的质量标准,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  煎药原则

    1.1  煎药人员要求  煎药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中药专业知识,具有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还必须是身体健康,严格遵守煎药操作规程。

    1.2  煎药器具的选择  最好用砂锅或搪瓷锅 ,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搪瓷烧锅也可选用。不宜使用铝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

    1.3  煎药用水量的控制  煎药用水目前常用的是自来水、井水或洁净的河水。但最好用凉开水,因为现在的自来水经常要消毒,含有一些化学成分,也许会和药物发生反应。 加水量应根据药量的多少、吸水程度及需要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头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没药材超过药2~3cm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确定汤剂加水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经验估量法:加水量解表剂、一般药剂、滋补剂头煎 400~600ml、500~700ml、700~900ml,二煎分别为280~300ml、300~350ml、400~500ml,另一种计量加水法,公式如下:  头煎加水量=药品总重量×3+煎煮时间×10+服用量,二煎加水量=煎煮时间×10+服用量,对于吸水性较强的草药,可选用:(1)煎药代水法,即将一剂药中剂量大的草药另行煎熬,弃渣取汤,然后用其汁煎熬其他药;(2)分煎合汁法,即将需水量大的与小的药物分煎,各滤出其汁,再混合煎熬浓缩。(3)多汁浓缩法,即将药合在一起煎,煎上两三次,将每次煎取的300ml左右的药汁滤掉杂质混合在一起续煎,浓缩至300ml左右服用。前两种方法适用于一个处方中只有少数几味大剂量药的情况;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普遍都是大剂量药物的方剂。还需注意的是,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 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如果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 。

    1.4  煎煮次数   一般药物煎煮2次,补益药或质地坚硬的药物可煎3次。对煎煮次数的研究大体一致,一煎煎出率大约为30%,二煎为40%~50%,两次合并可得70%~80%。而三煎、四煎仅占20%。从中药煎煮机煎煮中药的角度来讲,煎煮次数过多,一不利于节约能源,二煎煮时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因而中药煎煮机一般采用一次煎煮。                                             

    1.5  煎煮火候和时间  根据各类药剂的不同特点应用不同的火候和时间,可最大限度地煎出有效成分和保留有效成分。解表药应用武火速煎,头煎煮沸后煎10~15min,二煎煮沸后10min。一般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武火交叉煎煮。头煎煮沸后20~25min,二煎煮沸后15~20min。滋补调理药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煎,使药汁浓厚,药力持久。头煎煮沸后30~35min,二煎煮沸后20~25min,如需三煎,煮沸后15min[1]。从药汤开算起,一般100g左右的药,有15~20min则可,如药量大可适当增加3、5分钟,如小可缩短一点,比如儿科用药有时就是20g左右,这时煎到水开后2、3分钟则可。煎药时间太长,药的味道难以下咽,而且变成了过沸水,水分子集团增大,影响水分子对细胞壁的渗透性。如果是花或叶为主的药,煎药时间应再缩短。

    2  注意事项

    2.1  浸泡  煎药前中药饮片一定要浸泡,因为中药大多数是植物类干品,有一定的体积和厚度。因此,在煎煮前必须浸泡,使中药饮片湿润变软,细胞膨胀,产生一定的渗透压,使有效成分渗透扩散到细胞组织外部的水中,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冬天若用20℃~30℃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浸泡时间应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一般花、茎、全草为主的药材浸泡30min,根、根茎、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材可浸泡1h。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有效成分酶解或药品的霉败。

    2.2  煎药前是否要清洗  有的病人以为中药很脏,用清水洗后再浸泡、煎煮。这是不对的。因为中药中有很多药是粉末的,如滑石粉等,会被洗掉。还有中药饮片中的水溶性成分在洗的过程中会与水一起流失掉。蜜炙、麸炒的中药饮片也会被洗掉。因此煎煮前不要清洗,否则有效成分将有所损失,影响中药疗效。

    2.3  药渣是否挤压  药煎好后即将药液滤出,末煎应将药渣挤压,使药渣内药液残留量减至最少。实际操作证明,药渣挤压后有效成分增加10%,这点自动煎压机做的很好。

    2.4  儿科用药煎煮注意  小儿内服药要求少而浓,以便喂服。头煎、二煎药液合并静置澄清,取上清液再加热浓缩至合适量。

    2.5  外用药的煎煮  外用熏洗药一般用药量大,且多含药性猛烈或毒性的中药,煎煮时加水量要适当增加,采用武火、文火交替煎煮,煎出液要比内服药多2~3倍。外搽药要少而浓,加水量适当减少。凡外用药一般均要趁热使用,以利有效成分透皮吸收。

    3  特殊药物的煎煮

    需特殊处理药物按常规难于煎煮、煎透,必须采用特殊的煎法,以保证汤剂的质量。矿石、贝壳、角甲类、有毒药均需先煎,以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增加安全性和有效性。一般矿石、贝壳、角甲类要打碎成颗粒或粗粉先煎至少30min,有毒药材必须先煎1~2h。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或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饮片需后下。在头煎煎好前5~10min内加入煎煮。花粉类、细小种子类、中药粉散剂、霜散剂不易与水完全接触而易漂浮于水面,要用布袋包煎;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种子类药物,易粘锅、糊化、粘底的亦要包煎;附生绒毛的药剂,为避免绒毛脱落混入药液刺激咽喉引起咳嗽也要包煎[2]。

    4  含大剂量草药或剂量特别大的中药的煎煮法

    某些处方中有大剂量的草药,或者每剂的用药量特别大,如按常规煎煮,煎出的药液量很多,患者无法服用;如加水太少,药材无法浸透,大部分有效成分不能煎出,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对这类中药应采用的煎煮方法有煎汁代水法、分煎合汁法、多汁浓缩法,目的是能最大程度地煎出有效成分,保证中药质量,发挥最佳疗效。

    5  毒性、烈性中药的煎煮

    毒性、烈性中药除了先煎外,煎药器具使用后应反复擦洗,必要时煮过后再用,以免毒性、串味、串色而影响药物疗效和煎剂质量。

    6  煎药机煎煮的优缺点

      目前大多数医院使用煎药机煎药。煎药机煎药有很多优点,如煎煮效率高,药汁均匀,灭菌不易变质,携带方便;可根据药量和类别设定煎煮温度和时间;药渣经过压榨可使药液残留量减少;自动过滤分装省时省力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多数煎药机的煎药装置是密封系统,呈压力锅状态,在较高压力下,温度为100℃时水不易呈沸腾流动状态,不利于有效成分溶出;超过100℃达到115℃~120℃,有效成分易破坏,且由于密封,煎煮过程中水分没有蒸发或较少蒸发,按常规加水量,煎煮完毕后药液得量较多,如果不加浓缩,药液清淡量多,按每服100~200ml定量包装,势必多出大量药液,造成浪费,并且严重影响疗效。因此,小儿中药最好自己煎煮。建议煎药机再增加个浓缩装置,使其达到所需的量。煎药机只煎一次,还不能做到先煎后下等特殊煎法,特别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需后下的,最好不要用煎药机煎;病人反映药汁不如传统煎煮浓;使一些不耐高温高压物质发生变化[3]。

    总之,中药的煎煮与中药的疗效息息相关,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药煎煮的规范化操作有待推广和宣传,更大的提高中药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秀英,丛江,刘玉爱.中药煎服方法浅谈.齐鲁医学杂志,2004,19(2):101.

2 徐央丽.中药煎煮基本原则及操作规程.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624.

3 卢柏震.浅谈中药质量.中草药,2004,35(7):54.


作者单位:317500 浙江温岭,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

作者: 王金涛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