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8年第4卷第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中西药联合治疗重型肝炎的前景,为更多的肝病患者减轻痛苦。方法在所收集的120例重型肝炎中,随机分中药组40例采用伏肝十味饮治疗,针药组40例采用肝细胞生长素及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联合用药组40例采用中药组及针药组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结论中药、西药治疗重型肝炎均有一定疗效,但中......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中西药联合治疗重型肝炎的前景,为更多的肝病患者减轻痛苦。方法 在所收集的120例重型肝炎中,随机分中药组40例采用伏肝十味饮治疗,针药组40例采用肝细胞生长素及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联合用药组40例采用中药组及针药组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结果 中药组40例,治愈13例,好转16例,无效8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72%;针药组治愈14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77%;联合用药组治愈16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0%。结论 中药、西药治疗重型肝炎均有一定疗效,但中西药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关键词】  促肝细胞增长素、 茵栀黄注射液、 伏肝十味饮; 重型肝炎; 中医药

     重型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之一,以其起病急,变化快,临床症状重为特点。预后较差。1995年以来,对120例重型肝炎分别施以促肝细胞增长素、茵栀黄注射液、伏肝十味饮治疗,其中有40例同时合用中医药针剂和中药汤剂,其疗效比单用中药汤剂或中西药针剂都有明显提高,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120例重型肝炎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最长32天,最短2天,平均为12天;疗程最短的46天,最长的120天,平均为66天。全部为住院病例。12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40例,针药组40例,联合用药组4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目黄,身黄,其色鲜明,嗜睡或谵语,发热,口渴或不渴,心中懊丧,或恶心呕吐,小便短少而色黄,大便秘结或不秘结,或脘腹胀满,纳呆或胁肋胀痛,舌苔黄腻,脉弦滑。

    1.2.2  西医诊断标准  以内科实用治疗学为准:急性起病,起病后10天~8周内具备以下指征者:(1)出现Ⅱ度以上肝脑症状。(2)黄疸迅速加深(数日内血清胆红素170μmol/L),肝功能严重损害,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3)高度乏力及明显纳差或恶心呕吐,重度腹胀及腹水。所选病例中46例符合(1)、(2),74例符合(2)、(3),86例提示肝缩小,12例提示肝、脾肿大。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主要症状消失,肝缩小或肿大恢复到正常水平,肝功能恢复正常。好转:主要症状消失,肝缩小或肿大稳定不变,肝功能轻度异常。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均无改变[1]。

    2  治疗方法

    中药组40例采用伏肝十味欣治疗,针药组40例采用肝细胞生长素及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联合用药组40例采用中药组及针药组两种方法联合治疗。

    2.1  汤药治疗  伏肝十味饮,主要药物组成:茵陈、 丹参、 黄芪、 黄精、 鳖甲、 土鳖、甲珠、 僵虫、 猪苓、 羚羊角。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2  针药治疗  肝细胞生长素120mg,加入10%葡萄糖液300ml中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40ml加入10%葡萄糖液3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3  结果及分析

    3.1  治疗结果  口服伏肝十味饮组40例,痊愈13例,好转16例,无效8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72%,有效例数29例,黄疸消退平均为30天,肝功能恢复平均天数为40天;静脉滴注肝细胞生长素,茵栀黄注射液组40例,治愈14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77%,有效例数31例,黄疸消退平均天数为28天,肝功能恢复平均天数为38天;伏肝十味饮加静脉滴注肝细胞生长素与茵栀黄注射液组40例,治愈16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0%,有效例数36例,黄疸消退平均天数为24天,肝功能恢复平均天数32天。

    3.2  疗效分析  从疗效结果看出,用伏肝十味饮、静脉滴注肝细胞生长素、茵栀黄注射液治疗重型肝炎,120例中,痊愈43例,好转53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80%,从120例重型肝炎三个组别分析,伏肝十味饮组、静脉滴注肝细胞生长素加茵栀黄注射液组、联合用药组,疗效分别为72%、77%、90%,以联合用药组疗效最高。黄疸消退平均天数分别为30、28、24天。又以联合用药组黄疸消退时间最快。肝功能恢复正常平均天数分别为40、38、32天,还以联合用药组时间最快。

    4  讨论

    重型肝炎临床并不多见,但因其发病较急,传染性强,病情重,有一定死亡率,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本病属祖国医学“黄疸”、“肋痛”范畴。

    时邪外袭,郁而不达,内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湿热交蒸于肝胆,不能泄越,胆汁外溢,侵入肌肤,下流膀胱,使面目小便俱黄。肝病传之于脾,脾失健运,故乏力,或纳呆,或脘腹胀满,或胁肋胀痛,胃失和降,故见恶心,呕吐,甚则热扰心神,故见嗜睡,或神识不清诸症。根据诊断标准,采用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行血之法,以伏肝十味饮治疗。方中以茵陈清利湿热,退黄疸,重用为君,羚羊角清肝,凉血解毒,一方面清解肝脏热毒,另一方面防热扰心神而成动风耗血之症为臣,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凉血,黄芪补气扶正,黄精养阴固本,鳖甲、土鳖养阴软坚散结,猪苓健脾利湿,共同为佐使药。全方配伍共使热清毒解,黄退,湿除,肝舒,脾健。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能明显刺激新生肝细胞的DNA合成,促损伤的肝细胞线粒体、粒面内质网恢复,促进肝细胞再生,加速肝脏组织的修复,恢复肝功能,另一方面改善肝脏枯否细胞的吞噬功能,防止来自肠道的毒素对肝细胞的进一步损害,抑制肿瘤坏死因子活动和Na+-K+-ATP酶活性抑制因子活性,从而促进肝坏死后的修复[2]。

    茵栀黄注射剂为一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用于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从三组药治疗重型肝炎相比较,单用伏肝十味饮或促肝细胞生长素加茵栀黄注射液治疗重型肝炎有一定疗效,但远不如三者合用效果好。这就提示我们,治疗肝病,不能只局限于一管之见,需集各家之长,中药、西药联合用药。这样既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又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余光华.内科实用治疗学.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6,316-319.

2 张爱知,马伴吟.实用药物手册,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8.


作者单位:644200 四川江安,江安县中医医院

作者: 姜方全, 杨廷轩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