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年第5卷第6期

脊柱连结紊乱性疾病与坐式牵引正脊法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脊柱连结紊乱。正脊法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由椎骨及其连结组成(图1)。脊柱连结紊乱是指连结椎骨的椎间关节、椎间盘和韧带等器官、结构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结构紊乱、组织退变及代谢异常等病理性变化(如椎体滑脱、小关节脱位、椎间盘变性、突出、关节面破坏、关节囊卡压、韧带损伤、剥离、椎体缘及小关节......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脊柱连结紊乱;牵引;正脊法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由椎骨及其连结组成(图1)。脊柱连结紊乱是指连结椎骨的椎间关节、椎间盘和韧带等器官、结构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结构紊乱、组织退变及代谢异常等病理性变化(如椎体滑脱、小关节脱位、椎间盘变性、突出、关节面破坏、关节囊卡压、韧带损伤、剥离、椎体缘及小关节增生、椎孔及椎间孔变形、代谢异常等)。

  脊柱连结紊乱性疾病是指由于上述病理变化所引起的临床病症。如椎间盘突出症、小关节紊乱症、颈椎病及椎骨滑脱等。坐式牵引正脊法是以让患者处于坐式牵引条件下,运用手法对紊乱的脊柱连结进行矫正为主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

  1 脊柱运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

  1.1 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性 直立是人类的特有功能,脊柱作为人体的支架和中轴,在形态结构上体现出与其功能的高度统一性。如S形的脊柱弯曲与直立行走时的身体平衡相适应;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椎体形态与直立后的身体稳定和承受椎体节段以上部位的身体重量相适应,这些都是人类根据应力需要长期进化和发育的结果,与其他脊椎动物的脊柱具有明显差异(图2,3)。因此,我们在脊柱疾患的诊疗过程中,有必要注意脊柱的直立功能。

  1.2 脊柱运动与稳定的协调性 脊柱具有前屈、后

  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和环转的三维运动功能,可发生前后、左右、上下和旋转位移(图4)。而进行这些运动时一般都是相邻的几个连结节段的联合动作。

  虽然单个连结节段的活动范围有限,但整个脊柱的活动范围则非常大。任何连结节段的任何环节异常都将影响整个运动链的活动,而整体活动势必影响到相应的连结节段。某一连结节段被固定后,有关负荷会转移到相邻的连结节段,从而使相邻连结节段易于出现运动损伤而紊乱。

  1.3 脊椎连结节段的整体性 脊柱连结节段包括相邻的椎体、椎间盘、椎弓及其附属结构、关节突关节(小关节)、横突、棘突及相应部位的韧带等,是脊柱活动的最小功能单位。同一连结节段的各部位在运动过程中是一个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椎间盘的形态改变和一对关节突关节的位置变化是连结节段运动与稳定的基础,任何运动都是椎间盘与其对应的一对小关节三点的联合动作。

  2 脊柱连结紊乱的病理学特点

  2.1 多节段病变常同时或先后发生 脊柱运动一般是几个连结节段的联合动作,能造成运动性损伤的异常应力往往同时影响多个运动节段,造成多个连结节段的共同损伤,而以某一节段的表现为主,其他节段次之,或病变形式不同,如相邻多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病变等(图5)。

  脊柱连结的某一节段被固定后(如椎体融合手术后),运动时相应的载荷应力会累加到相邻的节段,使相邻连结节段更加易于损伤,从而导致多节段病变和使病情复发或缠绵难愈。

  2.2 同一连结节段的多部位紊乱并存 位移和损伤性炎症是连结节段紊乱的早期基本病理变化。椎体与关节突的一体性,以及运动时椎间盘与一对小关节三点间的联动性,决定了施加到上述任何部位的应力必然影响到其他部位。一个部位的损伤常常与其他部位的损伤并存,如椎体位移必然伴随小关节位移、椎间盘形态改变和韧带的损伤,椎间盘突出常常伴有小关节和椎体的位移及椎屈曲度的改变等。

  2.3 多种病理变化互为因果 异常或过大的应力会引起脊柱连结节段的损伤和位移。损伤和位移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稳定性异常虽然可以通过人体的修复功能、免疫调节和代偿机制得到部分或完全恢复,但是,由于损伤的破坏、修复代偿的需要和免疫因素的参与,会引起相应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如椎体退变(椎体缘增生、骨赘形成等)、小关节退变(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软骨破坏间隙变窄、关节内真空、关节面毛糙硬化、关节半脱位、关节囊钙化等)、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萎缩、血管翼形成、弹性减弱、椎间盘膨出、髓核突出、髓核变性等)、韧带退变(如韧带剥离、增生肥厚、韧带钙化等)及组织黏连等,椎骨位移及椎间盘突出可并发椎间孔、椎管变形、有效容积减小等,进而导致神经根或马尾受压等,引起腰腿痛等临床表现。组织退变如椎间盘弹性减弱,小关节增生等则影响运动节段的稳定性和相应组织对应力的承载功能,使之更加易于损伤。组织退变与应力性损伤互为因果,在一定条件下导致病情的反复发作与进行性加重。

  3 坐式牵引正脊法治疗脊柱连结紊乱性疾病的基本理念

  笔者认为:造成脊柱连结紊乱的主要或起始性致病因素是不适当运动引起的脊柱连结部位的损伤。引起临床症状的病理基础是局部组织器官的形态改变、位置异常和炎症反应。而治疗该类疾病的重点是矫正异常的形态位置和抑制局部炎症反应。

  脊柱的内在结构决定其功能运动,而正常运动有利于维持其内在结构。因此,当脊柱产生结构性病理改变时,同样可以通过合理的运动来进行调整。坐式牵引正脊法优点:(1)坐式牵引正脊法采用坐式垂直牵引,与人体脊柱的直立功能相统一,机械牵引力与重力相继通过肌肉韧带和直接作用,促使脊柱连结节段的恢复和椎屈曲度的调整,从而达到调整目的。(2)坐式牵引正脊法是通过坐式牵引,在小关节分离、椎间盘张力减小回弹(回缩)及韧带(主要是后纵韧带)弹压的条件下,配合运用手法在运动中校正病变节段的异常位移,改善椎间孔、椎管的形态和有效容积,恢复脊柱正常序列,重新构建椎骨连结间的动态平衡,从而解除腰腿痛等临床症状。(3)采用坐式牵引正脊法进行颈椎病牵引治疗时,不但同时实现了对牵引力度、角度、时间三要素的有效控制,并且采用脉冲式牵引,以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4 “坐式牵引正脊法”治疗脊柱连结紊乱性疾病的基本方法

  4.1 腰椎 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扭伤、腰小关节紊乱综合征、腰肌劳损及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等。

  方法:固定方式如图6所示。设置牵引力度,加力牵引后选用牵引-摇摆抖动、牵引-屈曲推弹、牵引-背伸扳弹、牵引-侧屈扳弹、牵引-旋转-捻压等手法。

  4.2 胸椎 适应证:胸椎小关节紊乱等。方法:固定方式如图6所示而束胸带较之上移。设置牵引力度,加力牵引后选用牵引-摇摆抖动、牵引-屈曲推弹、牵引-背伸扳弹等手法。

  4.3 颈椎 适应证:颈型、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

  方法:固定方式如图7所示。设置牵引力度与时间,加力牵引并配合摇摆抖动等手法。

  总之,“坐式牵引正脊法”对于脊柱连结紊乱性疾病的治疗是着眼于脊柱结构与功能统一协调性,脊柱连结节段的整体关联性,根据个体病变的侧重点与病理特点进行辨证诊断,采用个性化相对规范的正脊手法进行矫正治疗。

  

作者: 骆书信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