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年第6卷第1期

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100例临床疗效及护理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牵引。颈椎病。护理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针灸;牵引;颈椎病;护理

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椎间盘退变本身及继发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增厚或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因其受累部位的不同,使受压组织及压迫程度各异,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老年人常见,并呈逐年增加、逐渐年轻化趋势。临床治疗方法甚多,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采用针刺配合牵引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我院理疗室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中,男37例,女63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2岁,平均46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7天。其中椎动脉型30例,神经根型68例,脊髓型2例。合并糖尿病10例,高血压30例,冠心病40例。对照组90例,男30例,女60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0岁,平均43.5岁。合并糖尿病20例,高血压30例,冠心病4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1)典型的临床症状(麻木、疼痛,或眩晕、恶心,或心悸、失眠等);(2)椎间孔分离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或旋转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臂丛神经牵拉阳性;(3)影像学所见显示有骨质增生或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等情况,均与临床症状相符。

  1.3 治疗方法

  1.3.1 诊疗方法

  1.3.1.1 针刺治疗 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宗旨,采用循经和局部取穴相结合,以手足三阳经穴为主,适当配合经外奇穴。取穴:大杼、天柱、风池、后溪、肩髃、经臂(奇穴)。经夹脊穴(奇穴),大椎、手三里、列缺。根据症状不同而配穴加减调整,如无痰多可去列缺。

  1.3.1.2 操作方法 大椎直刺或向上斜刺,针感向上下串通或向双肩放散。大杼针感局部困胀为主。风池以针感向双侧颞部放射为佳。颈夹脊穴均向棘突方向斜刺以局部酸困为主,天柱针刺以酸困感向头顶甚至额部传导为佳。肩髃直刺向极泉方向,手三里以针感向上下串通为佳,颈臂直刺0.5~1寸(不宜深刺,免伤肺尖)以麻电感传到手指为佳。上穴均施捻转泻法,诸穴必须针下“得气”为良好,能“气至病所”则疗效更佳。以上穴位交替使用,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1.3.1.3 颈椎枕颌牵引 以坐位牵引疗效较佳。牵引时嘱患者放松颈部肌肉,以X线片生理曲度为根据(如生理曲度变直,抬头向后20°~40°为宜),重量以3~5 kg为准。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还可连续牵引20次,疗程间休息5~7天。

  1.3.2 对照组 单纯用西药营养神经药,止痛药,中药活血化瘀。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颈部活动力度正常,但颈部X线摄片显示退行性病变未见明显改善;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劳累后颈部稍有不适,余同上;有效:临床症状大有改善,可做轻度工作,余同上;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100例,治愈84例,显效1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患者中途退出),总有效率99%;疗程最长20天,最短5天。对照组90例,治愈2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73例。总有效率18%;疗程最长6年。最短6个月。

  3 颈椎的护理

  (1)避免固定姿势,如长期看电视。打毛衣、打牌等。(2)注意颈部保暖,天气变化时穿高领毛衣或围围巾,避免颈部受凉而加重病情。(3)枕头高低适度且透气性好,不可过硬。早晨起床后双手搓热,按摩颈部及大椎穴处直至颈部发热为止。(3)颈部瑜伽操,双臂打开向上,抬头仰视指尖1 min,然后放下双臂,头随着呼吸慢慢后仰、前屈、左右侧弯,向左后、右后,每次都到极限,每天重复上述动作5次。(4)体育锻炼,如放风筝、打羽毛球等,使颈部肌肉、韧带得到适当的运动和放松,从而缓解颈部肌肉、韧带的僵硬,恢复颈椎的灵活性,使失稳的颈椎得到有效的矫正,患臂上举轻拉风筝线或打羽毛球,肩关节得到了充分的运动,血液循环加快,从而缓解了肩关节肌肉、韧带的痉挛,使其弹性得到恢复,活动达到协调。(5)饮食方面注意多食含钙高的食物,如豆腐、豆面、喝骨头汤,平时吃炒大豆等。

  4 讨论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痹病范围。正气不足是痹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是本;风寒湿三气杂至,留滞经络,气滞血瘀因虚致病是标。由于颈椎病病位在颈,所产生的症状非常之多,而颈部经络分布又极高[1]。如手足三阳经、足三阴经、任督二脉等均直接循行至此。其中以循行于颈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手少阳三焦经及足少阳胆经的影响最大。当人体正气不足时、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或因过度劳累颈部肌肉劳损,或因坐姿不当致太阳经枢不利,风寒湿邪留滞于肌肉,使颈部长期受压受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压迫脊髓、神经根、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针刺与牵引配合,即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治标的目的,同时也能治本。实为治疗确切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刺颈夹脊穴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通调督脉之气;风池驱风除痹,有利于阳气的生发,通利血脉;大椎可振奋督脉之阳气;大杼疏通太阳经脉之气血,并有主治全身骨骼疾病的功能(骨会大杼);天宗针感能穿过肩胛,传导到小指,故对臂痛及上肢麻痹疗效较佳;手三里具有很好的通络止痛之功[2]。针刺经络腧穴,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散寒祛湿的作用。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原理所在。在任何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气滞是不可逾越的病机,气滞则病,气通则调,调则病愈,故称病多气滞。所以通经脉、调气血是针灸治疗的根本原理。针刺与牵引结合,是治疗颈椎病的根本途径。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疗效是肯定的,而且复发率远远小于其他疗法。上述治疗完成后在我们的指导下做颈部护理,几乎没有复发的笔者认为该方法值得推广,敬请同僚斧正。

【参考文献】
   1 彭冬青,董玉喜,刘云霞.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6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9,3:231-233.

  2 周鼎兴.针灸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44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9,4:19-21.

  

作者: 杜春芳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