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年第6卷第5期

腰痛治验一则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腰痛。治验患者,男,48岁,农民。因腰痛于2005年9月5日求针。患者自言腰胯有断折之感,站立三五分钟即感不支。...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腰痛;治验

 患者,男,48岁,农民。因腰痛于2005年9月5日求针。患者自言腰胯有断折之感,站立三五分钟即感不支。坐则两手撑持。其腰部屈曲、伸展、转侧倍受制约,稍有妄动则痛楚失声。病史:4年前曾罹患此病,经治月余方愈。今因燠热汗出贪凉,电扇吹扇失于关停,昼寝醒后,方知已晚,其疼痛强直越来越重,操持活计全废,于某医院针灸、理疗1周,未见转愈迹象,故急转予诊。

  辨证:风寒入袭,经络阻滞。治则:驱风散结,通经透络。初诊取穴:人中、委中、后溪、昆仑,手针腰腿点。人中、委中、腰腿点泻法强刺激不留针,后溪、昆仑穴泻法,留针20min,行针5~6次。起针后患者即翻身起坐,将腰部屈曲、伸展、摇转,且逐步加大幅度,自言痛减十之八九。9月6日二诊,效不更方,泻针俞穴同前。外加太溪、复溜、太白、阴陵泉、足三里5穴,皆双取补法,留针30min,行针5~6次。9月7日三诊,患者自言,初诊至今腰部不舒迅速消退。现腰部活动自如,能从事正常活计。取穴委中、后溪、太溪、复溜、三阴交、足三里,施术同前。以培岩疆。

  愚按:腰痛一症,引发之因甚多,亦属多发常见之病。其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骨质增生之类,皆为现代医学名词,且名目繁多。此症祖国医学统谓之腰痛,为古往今来固有且多发之患。而对其治疗,则详加细分: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失手闪挫及其症状微甚,从容辨治,其成功案例亦不胜枚举。本例患者受病之因为外感风寒,不难辨认,汗出贪凉,电扇吹扇,熟睡失察,遂致此患发生。外邪加诸腰胯之部,故使其处经络血气流通受阻。汗出津津则肤腠毛窍虚豁,诚如开门纳盗,此即《内经》“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之义。人之入睡,抵御外邪之力相对有所降低,正如入睡后不慎着凉、落枕、腹泻之类。电扇失于关停,风凉(寒之渐曰凉)入袭之力持续,醒后方知为时已晚,医治欠当,邪气不服,遂有如前所述之症状。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而卫外,其脉自尾闾之长强穴,循腰脊而上,终于龈交,手足太阳经夹行于两旁,患者腰痛病灶正值其三经循行之所。《内经》谓“经络之所至,主治之所及”。故针刺取穴求诸此三经确当无疑。且督脉、太阳皆主一身之表。《伤寒论》太阳病即有“身疼、腰痛、骨节疼痛”,需驱邪解表之定论。又新病多实,盛邪加诸身,自当速攻速去为上。

  人中,别名水沟,督脉要穴,主腰脊之强痛。后溪手太阳小肠经俞木穴,俞主体重节痛,奇经八穴之一,通督脉。二穴用泻功效均达腰部。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合治内腑。《四总穴歌》有“腰背委中留”之语。昆仑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手针腰腿点,位居手背,亦属治愈腰腿疾患之效验穴。以上诸穴,运用迎而夺之、紧提慢插、起针则摇大其门,快利其路之泻法,联手组方,协力同心,驱除太阳、督脉之风寒实邪,畅通腰部之经络气血,取效之快,可言势如破竹,顷刻瓦解。故初诊起针之时,腰部之舒缓即如案中所言。二诊三诊继续搜剔余蕴之邪,勿使复燃。所加太溪(肾经原穴)、复溜(肾经母穴)、太白(脾经原穴)、三阴交(脾经、肝脾肾三经交合之处)、阴陵泉(脾经)、足三里(胃经合穴)六穴全为补法,欲使肾气强脾胃壮而达堤防永固。

  患者之疾,虽处腰部,案中所取之穴,除人中而外,均处手不过肘,足不过膝之穴,简明而易用。诸穴虽远距病灶,但因补泻得当,故“气至而有效”且“效之信,若风之吹云”。

  

作者: 蒋传义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