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年第6卷第6期

祛痘汤治疗痤疮112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痤疮笔者偶于民间中医处获祛痘汤一方,经临床使用,治疗痤疮疗效极佳。2治疗方法祛痘汤由蒲公英、大青叶、连翘、桑枝、薏苡仁、桑白皮、天花粉等十味药组成,每天1剂,水煎服。3治疗结果3。在治疗过程中,无论轻重度患者均自觉面部油腻减轻,口中粘腻不爽好转,大便通畅,浑身轻松。...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祛痘汤;痤疮

 笔者偶于民间中医处获祛痘汤一方,经临床使用,治疗痤疮疗效极佳。现将112例病例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12例,男48例,女64例;年龄16~36岁,平均24.8岁;病程1个月~3年。

  2 治疗方法

  祛痘汤由蒲公英、大青叶、连翘、桑枝、薏苡仁、桑白皮、天花粉等十味药组成,每天1剂,水煎服。重度患者剂量加倍,该方药味无须加减,服药期间忌食腥辣油腻。10天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患者分为轻度和重度,凡有结节、囊肿等皆列为重度。疗效标准:治愈:皮疹基本消退,无新疹出现,或停药30天以上,仅个别新疹出现。显效:皮疹消退50%以上,无新疹出现,或皮疹基本消退,但停药30天后复发新的炎性丘疹>3个。无效:皮疹消退<50%,尚不断新疹出现,停药后复发较多新疹。

  3.2 结果

  112例中痊愈86例,占77%;显效16例,占14%;无效10例,占9%;总有效率为91%。值得注意的是,轻症患者1~2个疗程中均为痊愈;无效的都为重度患者,多数伴有其他较严重的慢性炎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无论轻重度患者均自觉面部油腻减轻,口中粘腻不爽好转,大便通畅,浑身轻松。

  4 讨论

  痤疮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部分累及颈项及上胸部、背部。《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寒薄为皶,郁乃痤”,说明皶(粉刺)、痤之疾可由风寒郁而化热所发。风热外薄,每易犯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患者一般都有嗜食辛辣油腻等食品。故内因为素体阳热,外因为风寒郁而化热,内外热相应日久则热毒内生,蕴积阳明,阳明经行于面部,若积热循经上攻,则发为痤疮。且阳明经热可兼有便秘、大便粘滞、汗出不畅等症。总之,本证总为肺胃蕴热,气血壅滞不畅所致。热盛挟湿则肿;热毒郁久,耗炼津血则瘀;瘀久化火,湿热火毒与瘀血互结,则结节囊肿形成。因此,本证当以清泻肺胃蕴热、疏风除湿、行血通滞、解毒散结为法。祛痘汤方为民间中医之秘方,组方颇奇。该方中药物的枝、叶、花、皮、茎、根俱全,作用全面,蒲公英、大青叶、连翘、桑枝、天花粉清肺胃蕴热;薏苡仁、桑白皮利肠中湿热,另佐消肿散结、凉血散瘀之药,可谓组方用药精巧。

  5 典型病例

  患者,男,18岁。反复出现面部红色丘疹2年。自诉平时嗜食辛辣油腻食品。2年前始出现面部红色丘疹,反复发作,诊断为“痤疮”,予多种中西药口服及外治,均无显效。现面部出现硬币大小的结节有5个,小的丘疹广泛分布。患者面部油腻明显,口中粘腻不爽,背部较少丘疹,大便秘结,3天一行,且粘滞难下,平时汗出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为重度痤疮,予“祛痘汤”10剂,剂量加倍。服药3剂后,大便即畅,每天一行,面部油腻明显减轻,无新发丘疹。10剂后,5个大的结节仅剩1个,且明显缩小,小的丘疹消退近半。视病情继服10剂,中间又复新发小的丘疹,但数量不多,大的结节已无。后继服2个疗程,面部光亮,无丘疹,油腻明显减轻,口中清爽,大便畅,1~2天一行。舌红苔黄略腻,脉数略滑。随访至今,未有复发。

  

作者: 沈 杰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