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1年第7卷第2期

临床应用桂枝汤的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伤寒论》以桂枝汤为第一方,作用以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成为仲景群方之冠。仲景以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道出了桂枝汤的脉证。...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桂枝汤;临床应用

  《伤寒论》以桂枝汤为第一方,作用以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成为仲景群方之冠。仲景以“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道出了桂枝汤的脉证。名曰桂枝汤,君以桂枝也。桂枝辛甘温煦,归心、肺、大肠经。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配以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阴营。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和营中有调卫之功。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说:“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在中医学中,有主证,有主方。有是证即用是方。而每一方中,必有一、二味主药。在临床实践中,应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以不至于漫无边际地辨证,而抓不住重点。桂枝、芍药即为桂枝汤的专药。在临床实践中,只要有桂枝和芍药的配伍,就应该是桂枝汤的系列了。大凡中风、伤寒,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皆得而主之。桂枝汤适应的患者大多体质柔弱,体形消瘦者为多,肤白而缺乏红光。湿润而憔悴,其人脉浮易得,脉缓或有结代。

  舌质淡红或黯淡,舌体柔软,苔润多薄白。其人常易于惊恐,动悸,失眠,多梦,易出汗,自觉发热而又恶风,对寒冷敏感,对疼痛敏感,常表现为关节痛,头痛,腰痛或少腹拘急,并易有脱发,昏眩,失血,咳喘等。桂枝汤在临床中应用甚广,举一、二例以证之。

  病例1:患者,50岁。2009年8月3日初诊。此时正是暑伏天,天气正好炎热,此患者穿着毛衣厚裤。主诉特别怕冷,怕风,经常汗出约半月余。经当地拍胸片未见异常,用西药治疗几天未见好转。现恶寒恶风,汗出。汗出后,寒冷更盛,冷风入骨。其人形体瘦弱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白,脉弱。诊为表虚受风,营卫不和。属桂枝汤证,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固表祛风。处方:桂枝15g,白芍12g,防风9g,白术12g,黄芪20g,生姜9g,大枣6个,甘草12g。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五日后复诊,恶寒怕风、汗出等症状好转,依上方再服3剂。半月后随访,症状消失,着单衣单裤,不畏风,不自汗,如常人。按:患者表虚受风,营卫不和。卫气不能固外,津液外泄,故汗出恶风恶寒。方中桂枝配白芍发汗之中寓有敛汗之意,和营之内有调卫之功。白芍养血敛营而不滞邪。桂枝和营解肌而不伤阴。二药相合,一收一散,一寒一温,相互制约,而收调营卫,和气血之功。方中姜、枣、草调和阴阳表里之气。用防风、白术、黄芪取玉屏风散之意以固表。

  病例2:患者,女,47岁。2010年4月20日初诊。患者恶风汗出,伴右下肢疼痛10天。症见其人体形瘦弱,面色苍白,行走不便,舌淡苔薄白,脉沉弱。诊为营卫不和,风邪阻络。治以调和营卫,祛风通络。方用桂枝汤加一些祛风治痹之药。处方:桂枝15g,白芍12g,生姜9g,大枣6个,甘草12g,炮附子10g,独活20g,寄生20g,伸筋草15g,牛膝15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药7天后,上述症状有所好转。右下肢仍略有疼痛。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入地龙15g,全蝎10g,服药7剂后。症状全部消失,患者行动自由,十分满意。按:患者汗出、恶风、关节疼痛,系营卫不和,受风邪侵袭而经络闭阻不通,用桂枝汤为主方,解肌发汗,调和营卫,加入独活、寄生、伸筋草、附子、地龙、全蝎等温阳,祛风,通经活络之品,使风邪去,痹痛止,而患者得以康复。

  

作者: 赵学众作者单位:011700 内蒙古武川,武川县中医院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