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期临床医学

肾移植术后供肾动脉并发症的处理(附5例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移植肾动脉破裂很少见,但其后果严重。移植肾动脉破裂的发生与肾动脉感染、损伤密切相关。移植肾动脉狭窄多与肾动脉损伤和血管吻合技术有关,且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时易发生。发生的部位在吻合口肾动脉端,距吻合口约0。...

点击显示 收起

移植肾动脉破裂很少见,但其后果严重。移植肾动脉破裂的发生与肾动脉感染、损伤密切相关。移植肾动脉狭窄多与肾动脉损伤和血管吻合技术有关,且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时易发生。发生的部位在吻合口肾动脉端,距吻合口约0.5~1.0cm。血管成形术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而且疗效佳,现将5例移植肾动脉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报告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57岁,因慢性肾衰、尿毒症、左肾盂癌、右肾盂癌行双侧肾脏切除术后2月转入肾移植科于1999年10月21日行右下腹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应用Pred+CsA+MMF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第8天,查血BUN25.5mmol/L,Cr181μmol/L。患者于1999年10月29日晚18:40突感移植肾区疼痛、肿胀感,全身出冷汗,血压最低60/40mmHg,心率120~140次/min,经给予白蛋白、补液及多巴胺后血压升至120/60mmHg,B超示移植肾周血肿。急诊手术探查,清除移植肾周积血、血块,见肾动脉破裂出血,裂口距吻合口约1cm,切除移植肾送病理检查报告:移植肾动脉血管壁断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患者于31日再次出现大出血,手术探查发现原供肾动脉残端破裂出血。再次手术清除残端。

例2:患者,女,51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炎行肾移植术。肾动脉与右侧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Pred+CsA+Aza,术后患者尿量多,术后第3天血肌酐恢复正常。术后第11天,患者突感右下腹移植肾区胀痛,面色苍白,HR140次/min,Bp80/40mmHg,立即输血、补液,急诊手术探查发现肾动脉破裂出血,破裂口距吻合口约0.5cm。手术修补不成功,切除移植肾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肾动脉内膜结构破坏、消失、内膜及中膜浅层见大量毛霉菌,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中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病理诊断:肾动脉毛霉菌性动脉炎。

例3:患者,男,64岁,因慢性肾动脉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炎行右下腹肾移植术。肾功能与右侧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Pred+FK506+MMF。术后第10天血Cr为221μmol/L。第11天患者突然出现移植肾区剧烈胀痛,面色苍白,血压进行性下降,心率120~160次/min。急查B超示肾周血肿。急诊手术探查清除血肿后发现距吻合口约0.5cm处的肾动脉上有一破裂口。用5-0无损伤血管缝合线修补后出血停止。术后24h尿量约2500ml,病情稳定。术后3天再次出现术区肿痛,血压降为85/60mmHg,再次急诊探查发现移植肾周大量积血,距移植肾动脉血管吻合口处1cm处有一破裂口出血,大小约0.3cm,手术切除移植肾送病理检查,报告:动脉血管壁坏死、断裂、内膜和外膜均见细菌菌落,局部管腔内见血栓形成。病理诊断:动脉坏死断裂,细胞感染及血栓形成。

例4:患者,男,49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糖尿病肾病行肾移植术,肾动脉与右侧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Pred+CsA+MMF,术后治愈出院。术后3个月患者因尿量减少、血压升高再次入院。查血Cr614μmol/L,BUN28.3mmol,B超示:移植肾大小、结构均正常,血流丰富。首先考虑为急性排斥,给予冲击治疗、OKT3治疗后病情好转,尿量增多3700ml,但1周后患者尿量减少为300ml/d。以对侧股动脉为入路行移植肾动脉造影,发现移植肾动脉狭窄,具体部位在吻合口处肾动脉侧,长度约1cm,狭窄程度为66%。行移植肾动脉导管扩张术,扩张后狭窄部消失。扩张后9h尿量为2000ml,治愈出院。

例5:患者,男,15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炎行右下腹肾移植术。肾动脉与右侧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Pred+CsA+MMF,术后治愈出院。术后4月余,患者因头痛,尿量减少,血压高达200/120mmHg而收住院。查血BUN15.7mmol/L,Cr227μmol/L,CsA谷值浓度为305ng/ml。入院后2天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报告: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淤血、基膜未见增生,系膜细胞、内皮细胞未见增生。淋巴细胞浸润明显,灶性聚集。肾小管上皮细胞疏松肿胀,胞浆呈嗜酸性颗粒状。小血管壁增厚,纤维化。入院后5天行肾动脉造影。经左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对侧髂内动脉。造影显示:移植肾动脉与右侧髂内动脉端端吻合,吻合口及其远侧明显狭窄,达到70%。行球囊扩张术,然后植入支架,再次造影显示狭窄段恢复正常,治愈出院。

2 讨论

2.1 肾动脉破裂的临床表现、原因、处理要点

2.1.1 临床表现 病例1、2、3均为移植肾动脉破裂,其发生率很小,在我院近3年肾移植超过500例病人中出现了3例。其临床表现特点:移植肾动脉破裂发生的时间一般在术后2~3周[1] 。本文3例病人其发病时间分别是术后11天、10天、8天。患者突感移植肾区疼痛或胀痛,伴有出冷汗、脉速、血压下降等出血性休克表现。移植肾区局部隆起,压痛明显。床旁B超有助于确诊。

2.1.2 原因 移植肾动脉破裂的部位均位于吻合口供肾动脉端,距吻合口约0.5~1.0cm。移植肾动脉破裂很少见,一般与感染和血管损伤有关。本文3例破裂的原因均为感染,1例为毛霉菌感染,2例为细菌感染。因患者当时病情无发热,血中白细胞不高,没有肺部、泌尿系感染,说明局部感染为主,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有血行感染,因为3位患者均为老年,且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有可能感染后而反应差。因此感染的原因可能是供肾动脉受到损伤,容易出现局部感染。也可能在取肾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损伤和感染供肾动脉。

2.1.3 处理 本文3例病人均进行了急诊手术探讨,其中2例术后出现再次大出血。这是因为肾动脉局部感染,第一次手术探查时没有清除感染灶,只做单纯修补而导致再次出血。因此在切除移植肾时,若怀疑有局部感染,应切除移植肾动脉残端。在病例2中切除供肾时,注意剔除了供肾动脉残端,避免了再次破裂出血。从这3例病人中,我们看 到感染是肾动脉破裂的主要原因。因此,强调取肾、修肾及植肾全过程的无菌操作是非常关键的。对于肾动脉感染破裂出血切除移植肾时要干净、彻底地剔除供肾动脉。

2.2 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原因、预防和治疗

2.2.1 临床表现 肾动脉狭窄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而且药物不易控制,另外肾功能减退。其发生率约为3%~16% [1] 。临床易误诊为急性排斥,本文中病例4首先即考虑为排斥,走了一段弯路。但从病情变化中我们可考虑到肾动脉狭窄,其确诊依赖于动脉造影。动脉造影不仅可以确诊,而且可以确定狭窄的范围及程度。

2.2.2 肾动脉狭窄的原因 (1)血管内膜损伤,主要原因是在取肾和修肾插管灌注时,若管头过粗或插管暴力都会损伤血管内膜。(2)取肾时牵拉肾脏用力过大,使血管内膜和肌层断裂。(3)动脉吻合技术不佳,特别是在端端吻合时,吻合口小,吻合口缝合后易出现肾动脉狭窄。(4)端端吻合时,应间断缝合,或者一半间断,一半连续缝合,若全部连续缝合易导致肾动脉狭窄。(5)端端吻合时,动脉内膜未外翻。

2.2.3 肾动脉狭窄的预防 (1)取肾时最好原位灌注,避免损伤肾动脉内膜。(2)取肾时宜采用整块取肾,不宜用力牵拉供肾。(3)供肾动脉最好与髂外动脉做端侧吻合,若选用髂内动脉,应注意肾动脉与髂内动脉口径是否合适。(4)若肾动脉与髂外动脉吻合,因吻合口大,可采用连续缝合的方法;若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宜采用间断缝合的方法。

2.2.3 肾动脉狭窄的治疗 经皮穿刺扩张动脉狭窄部位是治疗各种类型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血管成形术的径路和方法:刘鹏程等 [2] 报道同侧股动脉径路用于治疗供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的患者。对侧股动脉径路用于治疗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的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因此,血管成形术是移植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在本文中,2例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均采用了对侧股动脉径路,1例采用球囊扩张的方法,另1例球囊扩张后植入血管内支架,2例均治愈出院。

参考文献

1 闵志廉,何长民.器官移植并发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67-287.

2 刘鹏程,Otal Philippe,Colombier Daniel,等.移植肾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径路和方法.放射学实践,1998,13(3):93-97.

作者单位:510282广州市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

作者: 范礼佩 赵 明 2005-6-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