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5期论著

乐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乐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作为对照,服药前后记录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时间、血粘和血脂的情况。结果乐脉颗粒治疗后,病人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4%,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2%,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时间(min)由146。86,与单硝酸......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乐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作为对照,服药前后记录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时间、血粘和血脂的情况。结果 乐脉颗粒治疗后,病人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4%,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2%,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时间(min)由146.27±20.16改善为39.14±5.86,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乐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且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LeMaiKeLi in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Wang Chunlan Shenzhen Municip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51803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LeMaiKeLi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Methods 50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were treated by LeMaiKeLi and the symptoms,ECG(ischemic ST-T changes),holter ECG,blood viscosity and blood fat were recorded.Results The total efficacy of LeMaiKeLito the improving of Angina Pectoris amounted to94%,that to the improving of ECG amounted to72%,the improving time(minutes)of holter ECG from146.27±20.16to39.14±5.86.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LeMaiKeLi is higher than that of isosorbidi mononitrati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drugs(P<0.05).Conclusion LeMaiKeLi is useful to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and without any side effect.

Key words LeMaiKeLi angina pectoris

笔者用乐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50例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心血管门诊,均被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均有心绞痛反复发作史和缺血性ST-T的改变,诊断标准依据1979年9月上海心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乐脉颗粒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1~80岁,平均56.46±14.36岁;属稳定型心绞痛者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27例;合并高脂血症者45例,合并心律失常者29例,合并高血压病者30例,合并糖尿病者19例。对照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0~81岁,平均56.79±14.57岁;属稳定型心绞痛者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28例;合并高脂血症者43例,合并心律失常者27例,合并高血压病者31例,合并糖尿病22例。两组病例基本情况比较P>0.05,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及观察项目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乐脉颗粒(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每次6g,每天3次,30天为1疗程。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山东鲁南制药厂生产),每次1片(每片40mg),每天1次,30天为1疗程。

2.2 观察项目 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血液流变学、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三大常规。

3 治疗结果

3.1 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79年上海心血管会议标准) [1] :①显效: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2级。原为Ⅰ、Ⅱ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即在较重的超过日常活动的体力活动也基本不出现心绞痛)。非劳力型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每周不多于2次,基本不用硝酸甘油。②改善: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降低1级,硝酸甘油减用1/2以上。原为Ⅰ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不用硝酸甘油。非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减少1/2以上。③基本无效:症状及硝酸甘油用量无改变,或虽有减少,但未达到改善程度者。④加重:疼痛发作次数增多、程度加重及持续时间延长,或心绞痛升级,硝酸甘油用量增加。

3.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79年上海心血管会议标准) [1] :①显效:休息时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次极量分级运动试验(-),或运动耐量上升2级(+)。②改善:休息心电图或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ST段下降,在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正常。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次极量分级运动试验较治疗前运动耐量上升1级(+)。③无改变:休息时心电图或运动试验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虽有改善但未达到改善标准者。④加重:休息时心电图或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ST段较治疗前下降0.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50%以上)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平坦T波变为倒置,次极量分级试验较运动前运动量下降出现(+)。

3.3 治疗心绞痛疗效 治疗组显效23例(46%),改善24例(48%),基本无效3例(6%),加重0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11例(22%),改善24例(48%),基本无效15例(30%),加重0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乐脉颗粒治疗心绞痛作用优于单硝酸异山梨酯。

3.4 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显效16例(32%),改善20例(40%),无改变14例(28%),加重0例,总有效率为72%。对照组显效10例(20%),改善20例(40%),无改变20例(40%),加重0例,总有效率60%。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 <0.05),说明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3.5 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结果 缺血性ST-T改变的时间(min)治疗组由146.27±20.16改善为39.14±5.86;对照组则由145.06±20.21改善为71.26±11.96。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动态心电图改善的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

3.6 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测定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和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等。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略 

3.7 血脂的变化情况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测定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则无显著性(P> 0.05),结果见表2。但乐脉颗粒对正常水平的血脂则无明显降低作用,且发现它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表2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略

3.8 副作用观察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都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和三大常规,结果均未发现有异常变化。个别病人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后出现头痛身痛,症状严重者停止观察对照。说明乐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安全,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4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现代医学中的常见病,属中医的“胸痹”范畴 [1]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相互维系,达到脏腑调和,阴阳平衡。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致病因素多因心情、劳伤、膏梁厚味而致心脾肝肾亏虚、痰瘀内阻,心脉不通。正气亏虚是本,痰瘀阻络为标。在临床上主要是气虚血瘀或兼见气虚血瘀,血瘀既是冠心病的原因 [2] ,又可以是冠心病的结果 [3,4] 。现代微循环障碍,实质上是中医血瘀症一个重要的具体表现和客观指标 [5] 。临床实验证明 [6,7] ,血浆的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与冠心病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降低血清中的高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乐脉颗粒主含丹参、赤芍、川芎、红花、香附、木香、山楂等, 其主要作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使全血粘度和血脂得到明显改善,其作用明显优于单硝酸异山梨酯,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学文.心血管疾病,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26-335.

2 翁维良.活血化瘀治疗疑难病,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16:164.

3 欧明.冠心病诊治与现代研究,山东:青岛出版社,1994,45-47.

4 杨建伟.冠心病的临床进展.医学综述,1999,5(7):317-319.

5 林苹.国外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1,23(2):147-149.

6 陈欣童.微循环障碍与血瘀症及中医治疗.微循环学杂志,1992,2(4):42.

7 王凤荣.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2):756-757.

作者单位:518033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 

作者: 王春兰 2005-6-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