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7期临床医学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现对我院33例不稳......

点击显示 收起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现对我院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所得的疗效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判断标准,选择1995年8月~2003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共7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2~80岁(平均53岁),其中初发劳力性心绞痛10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19例,自发性心绞痛4例,梗死后心绞痛3例。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44~78岁(平均54岁),其中初发劳力性心绞痛8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22例,自发性心绞痛4例,梗死后心绞痛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体 重、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钙离子拮抗剂、β-R阻滞剂、硝酸酯类、阿司匹林)基础上,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杭州塞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公司生产)0.4ml/次,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天;对照组用肝素钠10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连用7天。
   
  1.3 观察指标 入院后用12导联心电图监护,每日2次,持续2周。治疗前后分别做动态心电图1次,心绞痛发作时随时做心电图。观察两组常规治疗1周及不同肝素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心电图ST-T改变、Holter心肌缺血总时间(包括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出血并发症,并分别于1、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结果见表1,两组1个月和12个月随访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观察结果比较 (略)
    
  注:自身前后比较 * P<0.01,与对照组与治疗后比较 △ P<0.01
   
  表2 低分子肝素组与对照组1个月和12月随访结果(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 * P<0.01
      
  不良反应:仅治疗组1例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瘀斑,无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中间型临床状态,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对象,约有10%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成AMI。Arbustini等报道,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缺血相关的狭窄处有充盈缺损,血栓形成的发生率50%~85% [1] 。此类患者冠脉内血栓形成多为斑块破裂诱发的局部血小板聚集所致 [2] 。血小板破裂可释放血栓素A 2 及其它血管活性物质,形成血小板血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纤维素样血栓,此血栓可因血流冲击而破裂,形成远端心肌小动脉内栓塞而引起心肌缺血及小灶坏死。
   
  低分子量肝素钙是从肝素(SH)分离或降解而来(分子量4000~6000)。同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钙半衰期长,抗凝作用强,对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时间(TT)影响小 [3] 。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具有快速和持续抗血栓形成作用,且因其对PF 4 作用弱,不影响血小板聚集,也不影响微血管通透性,出血副作用少 [4] 。本文未见严重出血并发症。
   
  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未见明显的副作用。1个月再发心绞痛、AM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2个月后随访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组再发心绞痛、AM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发生AMI和病死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能降低其病死率,因此对内科治疗疗效差者应积极行冠状动脉重建术。
   
  研究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预防近期发生AMI和猝死,使用方便,不需监测,无明显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Arbustini E,Servi SD,Branucci E,et al.Comparison of coronary le-sions obtained by directional coronary atherectomy in unstable angina,stable angina,and restenosis after either atherectomy or angioplasty.Am J Cardiol,1995,75:675.
   
  2 陈在嘉.临床冠心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267.
   
  3 Holmer E,Mattsson C,Nilsson S.Antiooagulant and antithrombotic ef-fects of heperin and low moleular weight heparin fragments in rabbits.Thromb Res,1982,25(6):475-485.
   
  4 Rizir DG,Healy S,Margulis A,et al.A new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for hospital prognosis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Am J Cardiol,1995,72:793. 

  作者单位:511300广东省增城市妇幼保健院荔江医院

作者: 练新飞 2005-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