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7期医学影像

胆管结石的CT诊断(附60例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梗阻性黄疸原因很多,胆管结石是其常见原因。CT检查是本病常用方法,笔者对本院2001~2002年经手术证实的60例胆管结石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该病的正确诊断率,进一步明确梗阻的性质。肝内胆管结石8例,胰腺上段5例,胰腺段14例,壶腹段24例,多发性结石9例。全部病例均用Picker1200SX全身CT机行平扫。...

点击显示 收起

  梗阻性黄疸原因很多,胆管结石是其常见原因.CT检查是本病常用方法,笔者对本院2001~2002年经手术证实的60例胆管结石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该病的正确诊断率,进一步明确梗阻的性质。

  1 材料与方法
    
  60例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24~72岁,其中38岁以上42例,病程10~30天。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黄疸46例,上腹不适伴有上腹痛、发热36例。肝内胆管结石8例,胰腺上段5例,胰腺段14例,壶腹段24例,多发性结石9例。全部病例均用Picker1200SX全身CT机行平扫。其中45例平扫+增强扫描。常规等距10~10mm,30例行薄层5~5mm靶CT扫描。

  2 结果
    
  2.1 梗阻部位 根据梗阻上方胆管扩张所形成环影数(10mm层厚度),将肝外胆管扩张分3段,1~3环为胰腺上段,4~6环为一线段,7~9环为壶腹段,其中结石占据范围超过2段为多发。
   
  2.2 结石密度 根据结石密度组成成分和胆汁密度比值分为:(1)高密度结石;CT值在先65HU以上45例。(2)略高密度结石:CT值20~50HU4例。(3)低混杂密度结石(纯胆固醇结石:CT值12~10HU4例),结石呈层状结构3例。

  2.3 梗阻末端形态 胆总管远端呈高密度圆形或椭圆形30例;高密度靶征14例;水样密度新月征6例;结石密度与软组织密度相似6例,呈圆形突入腔内,多位于管腔的后部,其前方的胆汁呈新月行低密度影;梗阻远端呈混杂密度以及合并血凝块影4例。
   
  2.4 肝内外胆管改变 肝外胆管扩张直径超过15mm为重度36例,且与肝内胆管扩张不成比例。直径小于10mm为轻度10例,介于两者之间为中度14例。肝内胆管扩张40例,其中枯树枝25例,残树枝10例,软树枝5例。
   
  2.5 其它 胰管扩张14例,胆囊增大22例,胰头增大10例。
    
  3 讨论
    
  3.1 扫描方法 阻塞性黄疸患者扫描常规,自肝顶向下以10mm层厚做连续扫描,观察肝内外胆管形态,出现异常改为3~5mm厚层连续扫描,胆管结石从本组分析,结石多位于胰腺段和壶腹段。所以胰腺上段未发现梗阻原因,扫描至胰腺段常规改为3~5mm层厚为妥。
   
  3.2 口服影造剂的选择 常规腹部扫描要服对比剂,一般患者均服用1%~15%泛影葡胺,临床疑为结石者可服用低密度造影剂,根据我们观察,扫描前30min口服350ml饮用水,临上机5min前再服用200ml水,对比满意。
   
  3.3 胆系结石增强扫描的选择 (1)平扫显示高密度结石增强是为了解肝内是否有合并症,有利于临床治疗。(2)平扫显示为略高密度和低混杂密度结石,必须行增强扫描,因梗阻端结石不强化而胆管壁强化,两者对比明显,便于确诊。而胆管内阴影有强化,相应部位管壁增厚为肿瘤,两者可分辨。如梗阻出现低密度新月形影,可由仰卧改为俯卧位扫描,此影改变明显为结石,此影不变为肿瘤。低密度结石本文4例,均表现为胆管突然中断,经薄层图象放大测CT值为水样密度或低于水样密度,根据临床症状轻,病程长,反复出现黄疸,考虑为胆管结石,手术证实为本病。
   
  3.4 胆管改变 胆总管结石依梗阻部位不同,胆管扩张程度也不同。本文有14例肝内胆管不扩张,根据作者资料及参考文献分析可与下列因素有关:(1)黄疸时间短于2~4周的早期病例;(2)胆管炎症;(3)肝硬化等。
   
  3.5 胰管及胰头的改变 结石位于胰头部或壶腹部由于胆管不通畅可引起继发性扩张:由于结石继发炎症导致胰头增大,本文壶腹部结石24例,引起胰管扩张15例,这与胰管的解剖特点有关。
    
  参考文献
    
  1 李子平.恶性梗阻性黄疸CT诊断.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2,2,84.
   
  2 陈星荣.全身CT和MRI,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93.

  作者单位:425600湖南省宁远县人民医院

作者: 蒋荣旺 欧阳德群 2005-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