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7期其它

医学院大学教学与中学教学的差异与连接

来源:INTERNET
摘要:在医学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一些中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是不是这些学生发生智力减退呢。还可以看到一年级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往往不高。是不是某大学教师的课上真的很差呢。...

点击显示 收起

  在医学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一些中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是不是这些学生发生智力减退呢?还可以看到一年级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往往不高。常常抱怨课上得太差,“听不懂”。是不是某大学教师的课上真的很差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就是大学教学与中学教学的差异。

1 大学教学与中学教学的差异

首先,传授知识的密度相差巨大。在中学,化学一个学期的课(60~80学时),大学可能只要2次课(4学时)就可以了,这并不是过分夸张。比如,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只有4章,第二学期3章。由于其内容简单,1学时上完1章,这对于上无机化学课的老师来说不是难事。在中学,每周化学课3~4节,全学期共用了60~80学时。可见,大学授课的知识的密度约是中学的10倍以上。其次,教学风格的截然不同。传授知识的巨大差距决定了教学风格的截然不同。大学的教学主要是“自学” [1,2] 。由于教学量巨大,教师只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哪些重点讲解,哪些一般介绍,哪些自学。对整个教材如此处理,对一堂课也是如此处理。就是重点讲解的内容,也呈现高密度、高节奏的特点,学生稍一分神,就可产生理解不完整,甚至不理解的情况。他就得问或者自学,学生如果等着老师教会自己,而不是自己去学的话,那将非常危险。教师与学生住地较远,问的机会不多。学生只能是“自学”。但是那些一般介绍的、自学的内容未必就不是重要的内容,未必就不是对以后内容的学习有重要影响的内容。不去自学可能对以后的学习与知识的系统形成不利。高密度的一堂课上完之后,学生如果不自己温习,将使大量基础性知识遗忘,造成后面的学习困难,“听不懂”。因此,大学教学是完完整整的自学,教师只是起点拨、答疑的作用。 而中学的教学可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3] 。

教授的知识量少,一般一堂课学习的知识点只有一个。教师有时间可以充分发挥技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得以充分体现。一般过程如下:(1)引入。教师可巧妙地引入,使学生不知不觉已进入课题。引入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一句话(一个问题),一件物品,一个场景等。(2)展开。引入后迅速展开。陈述式、谈话式、讨论式、实验式……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一般谈话式较多。谈话式教学的问问答答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循序渐进地引导,使大多数学生能跟得上。不厌其烦地对重点、难点进行剖析。从“是”与“不是”两方面进行分析,与相近“东西”相比较,等等,使学生产生清晰的概念,容易理解所学内容。(3)堂内练习。这是当堂巩固的方法。它一般不是新知识讲完后做几道题目那种简单的形式。而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如“根据分子式的计算”课的教学,其中包含计算分子量(分子相对质量)、根据分子式求元素的百分率、求定量物质中元素的量以及已知元素的质量求所需物质的质量。一般是教师讲完计算分子相对质量的方法后,学生立即做1~2道计算分子相对质量的练习。教师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更正后再练1~2道计算分子相对质量的练习题。如此,直到全会才进入下一个内容:求元素的百分率的教学。讲完求元素的百分率方法,马上做求元素的百分率的练习。如此,直到全堂课结束。所谓讲练结合是也。不仅计算内容可以这样穿插,讲授概念是同样可以。如讲“电解质”,这堂课从溶液的导电性入手,要讲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离两组概念,导电原因以及书写电离方程式。在讲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后,马上给一道题,如:“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氯化钠溶液,B、铁,C、氯化钠,D、蔗糖。”学生很可能误选A或B,这样可以强化电解质的概念。它是化合物,不是氯化物,不是单质。课堂练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时性,在课堂中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4)堂末总结。将所学进行归纳。可以的话,归纳为一句话、一个口诀,使学生容易记忆。

总之,中学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掌握知识牢固。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学到知识。其特点归结到一点就是“细”。从进入,理解到巩固,学习的全过程都由老师包办。可以说:中学学习是教师搀扶着喂到嘴角的一碗蜜糖。越是高水平的教师搀扶得越舒服,它的蜜糖越甜。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成绩好、考分高,但自学能力相对较差。其它能力可能也受影响,鉴于此,在最近几年,专家们呼吁中学教师“放手”,培养学生能力。这估计在最近做不到。因为,中学教师只听“高考”的。第三,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考大学,它的最终评价标准是高考分数。这就是它为什么过分重视 知识的传授。而大学的教育是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为社会培养人才。它的最终评价标准是她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贡献和成就。这使得它必然重视能力的培养。

2 必然结果

由上可知,在中学里上惯了这些精雕细刻的中学课的学生们来上大学的“粗”课,自然感到不对胃口。由别人喂变成了自己吃。由中学每顿吃一丁点变成了在大学一顿要吃三大碗。没有人喂,她能吃吗?她的肚子够不够大,一顿能吃三大碗吗?显然,不能吃的,饿死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肚子小的,吃不了兜着走,学习成绩不理想。中学的特级教师及其它教学高手的课听着舒服、清晰、易懂、好记,与普通大学教师的“粗”课相比感觉上有较大差别实在是在情理之中,不可以为大学教师衰不可及。这都是大学教学与中学教学的差异造成的。

3 解决办法

那么,怎么样来降低大学教学与中学教学的差异造成的损失呢?笔者有如下思考:(1)抓好开学教育。开学教育是进行连接的第一个机会。应向学生指出差异,使他们有思想准备。(2)进行学法指导。针对大学教学的特点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是教师以身说法,也可以高年级“成功”学生传经送宝。(3)改变评价体系,加强教法研究。由于对高校教师的评价高低主要看科研水平,使得高校教师不重视教法研究。应改变评价体系,增加教学的份量,使之重视教法研究。在加强教法研究上可向中学学习,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去中学听特级教师的课,了解中学教学,开展教法研究论坛活动等等。这将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4)改革教师坐班制度。目前,大多数高校不要求教师坐班。这主要考虑教师还有科研任务。但这样实际上给学生与教师交流产生了困难。建立采用国外大学的教师坐班制。教师如果不在办公室,应说明是在上课、实验室、资料室还是其它哪个地方,便于学生与教师交流。(5)教学形式多样化。改革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课”模式,插入一定量的“讨论课”、“自学课”、“研究课”等。还可以考虑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有机结合,理论课到实验室去上。这样可加深学生印象,培养能力。(6)加强班主任工作。对于个别学生出现问题,可由班主任对症下药,单独解决。

总之,相信通过各方努力,上述问题会被解决,所有学生可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 冷余生.从讲授为主到自学为主.高等教育研究,1996,(2):59-65.

2 沈美媛.试论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苏州大学学报,1996,(3):121-123.

3 刘忠堂.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石油教育,1996,(4):9-12.

作者单位:515031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化学教研室

作者: 张丕显 何小英 2005-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