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8期论著

带真皮下血管网的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35例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手部皮肤缺损在手外伤中非常常见,常需要皮瓣转移修复。人们常用带有较厚皮下组织的皮瓣,由于手部皮肤解剖、功能及外观的特殊性,常常由于皮瓣过厚致手功能障碍及外观臃肿,需行二期分2次对皮瓣进行整形手术。人们对皮肤血运的深入研究,提出真皮下血管网可供给皮肤血液循环。我们应用于临床修复手部皮肤缺损35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手部皮肤缺损在手外伤中非常常见,常需要皮瓣转移修复。人们常用带有较厚皮下组织的皮瓣,由于手部皮肤解剖、功能及外观的特殊性,常常由于皮瓣过厚致手功能障碍及外观臃肿,需行二期分2次对皮瓣进行整形手术。人们对皮肤血运的深入研究,提出真皮下血管网可供给皮肤血液循环。我们应用于临床修复手部皮肤缺损3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14~57岁。皮肤缺损部位:指腹15例,指背12例,手掌2例,手背3例,腕部3例。砸伤14例,锐器切割伤7例,电锯伤5例,电刨伤4例,爆炸伤2例,热压伤2例,烫伤1例。皮瓣面积:最小2.5cm×1.5cm,最大9cm×7cm。

  1.2 手术方法

    1.2.1 皮肤缺损的处理 除1例因前臂双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后麻醉未过,患者家属用热水袋保暖致左手背6.0cm×3.5cmⅢ度烫伤,14天拆线后手术,热压伤2例分别于5天、7天手术,其余均于伤后1~6h内急诊清创,一期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彻底清除后裁取与缺损皮肤同样大小布样。患肢置腹壁对侧上或下腹部,切取布样大小皮瓣,深度为深筋膜浅层,蒂部依手舒适度可稍长,长宽比例1:1~1.5:1,掀起皮瓣,仔细修剪脂肪层至真皮下血管网,注意勿损伤血管网(直视下可见)。修剪由皮瓣游离缘开始至蒂部,蒂部可留少量皮下脂肪层,断蒂时再将其修薄。修整完毕后指压皮瓣表皮,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良好后缝合于手部创面。腹壁创口可直接缝合,皮瓣下置引流条。术后用胶布固定患肢于胸壁。皮瓣不盖敷料,以利于观察皮瓣血运。2天后拔除引流条,皮瓣可稍加压包扎,10~14天断蒂。

  1.2.2 合并伤的处理

    1.2.2.1 骨折处理 本组合并掌骨骨折3例,指骨骨折4例。克氏针固定4例,末节指端骨折3例切除远端骨折块,术后4~6周X线片有骨痂形成后拔除克氏针。

    1.2.2.2 合并肌腱、神经损伤的处理 本组合并肌腱、神经损伤18例,计32条肌腱,正中神经4例,尺神经2例。Ⅰ、Ⅲ区伸指肌腱损伤7例行一期缝合。其中Ⅰ区3例加末节指间关节克氏针固定。Ⅳ~Ⅴ区伸肌腱3例,屈肌腱、神经8例用缝线标记,皮瓣愈合后二期缝合。半年后肌腱松解2例。

     2 结果

  其中4例因蒂部缝合过紧、反折、扭转致使皮瓣发青、肿胀,经拆除蒂部缝线,手部固定使皮瓣平顺,局部灯烤保温,注射罂粟碱等对症治疗后好转,皮瓣均成活。1例断蒂 后感染经换药愈合。所有皮瓣外形良好,与周围皮肤平整无臃肿,指腹侧皮瓣无皮下滑动感及持物不稳,患者均感满意。

     3 讨论

  手部皮肤缺损修复方法很多 [1]  。如手局部、邻位皮瓣,远位如交臂、胸、腹壁皮瓣及各种轴型皮瓣如局部转移、岛状转移和游离移植 [1]  。局部、邻位皮瓣需破坏手正常部位皮肤,局部转移和岛状转移需牺牲知名动静脉,常需很大的创口才能将皮瓣转移过来,造成手、前臂大面积瘢痕及功能丧失,得不偿失,加之有一定的适应证,需解剖知识和较高的技术,对基层无专门手外科医生的医院有一定的难度。吻合血管的游离岛状皮瓣使之难度增大,前臂、胸腹部皮瓣是较好的选择。交臂皮瓣需双上肢制动,术后生活完全需他人照顾,患者多不能接受。胸壁皮瓣因受张力的影响供区常不能直接缝合,需植皮。腹壁皮瓣克服了上述缺点。但传统的腹壁皮瓣外形臃肿,手腹侧接受皮瓣常因过于肥厚而影响手的功能,需行二期分2次修整皮瓣。带真皮下血管网的腹部皮瓣克服了上述缺点 [1]  ,最大的优点是取材方便,手术简单,可随意切取大小、断蒂早,有报告最早3~5天即可断蒂 [1]  。我们由于经验少为保证成活均于10~14天断蒂。腹部创口一般不需再行植皮。供区相对隐蔽,剔除了皮下脂肪后皮瓣厚度适合,外形美观无臃肿,手术简单易行,术中只需修剪皮下脂肪层时仔细操作,不损伤真皮下血管网即可,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首选。

     超大比例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曾有报告长宽比例达3:1~4:1 [1]  。我们由于经验不足尚未应用,有待于以后临床实践。另外手部皮肤缺损常见有血管神经、肌腱损伤,一期同时修复将不能外固定,有可能致血管吻合口、神经、肌腱再断裂或神经张力不愈合,势必影响神经的再生修复。二期修复神经、肌腱则明显影响疗效,增加费用。我们对Ⅰ、Ⅲ区伸肌腱行一期修复,Ⅰ区加关节克氏针固定,Ⅱ~Ⅲ区未固定,未发生断裂。Ⅳ~Ⅴ屈肌腱及神经行二期修复,是否可同时修复有待于以后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澍寰.手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5;164. 

  作者单位:730060甘肃兰州兰炼医院骨科 

作者: 舒怡 2005-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