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9期论著

外伤性尿崩症的临床诊治体会(附6例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外伤性尿崩症是颅脑损伤的一个并不常见的并发症,但由于其常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且由于其临床诊治中特有的复杂性,不能不引起重视。笔者将近4年来出现的6例患者的诊治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均系车祸所致颅脑损伤,均为男性,年龄最大65岁,最小17岁,平均35岁,所有......

点击显示 收起

  外伤性尿崩症是颅脑损伤的一个并不常见的并发症,但由于其常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且由于其临床诊治中特有的复杂性,不能不引起重视。笔者将近4年来出现的6例患者的诊治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均系车祸所致颅脑损伤,均为男性,年龄最大 65岁,最小17岁,平均35岁,所有病例受伤后6h之内及时行CT检查,6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颅骨骨折及(或)颅底骨折,GCS评分6~8分,详细资料如下表1所示,所有病例均符合尿崩症的诊断(每日尿量达4000~10000ml以上,尿比重<1.005)。

  表1 6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病例

  2 讨论

  外伤性尿崩症是下丘脑损伤的一个较危重且复杂的并发症,多是丘脑下部在遭受较大的致伤力后发生损伤所致,但临床上单纯下丘脑损伤较少,多与严重脑挫伤或脑干损伤伴发,本组病例的颅底骨折全部位于前、中颅窝,说明致伤力作用于丘脑下部附近。

  本组病例的尿崩症均于伤后7~12天出现,而受伤后的数小时是否存在尿崩,限于具体情况(如急救过程中脱水剂、利尿剂的使用以及送入院时间的推迟等)无法观察记录,而伤后1~2周才出现尿崩,考虑原因如下:(1)外伤等应激状态,使部分未受损的下丘脑视上核、视旁核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ADH)增加。(2)已受损的下丘脑———垂体后叶系统的神经细胞变性或受到可逆性损害后,使ADH一过性释放失控所致。如此,使伤后的短期内血中ADH尚能维持在一个相对正常的水平,不致出现尿崩症。应注意 及时发现此类患者。脑外伤后1~2周,一旦出现尿量>4000ml/d,应高度怀疑此症。可行尿比重、24h尿钠的测定及试验使用少量垂体后叶素(具体用法见后),症状有明显改善,可以明确诊断。

  在考虑尿崩症而准备使用抗利尿激素前,应先注意排除低钠血症及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每日的电解质检测有重要价值,一旦出现紊乱,应注意纠正。  在垂体后叶素的使用上,主张先予2.5U皮下注射,如尿量不能控制在50~150ml/h左右,可追加2.5U,一次有效的剂量能控制尿量在50~150ml/h达8h左右,如尿量已减少,应调整剂量。所以测每小时尿量是治疗中的最重要的参数。可建议家属建立观察记录册,详细记录每小时的出入量,充分做到量出为入———即根据每小时尿量,确定进水量。  张天锡教授认为ADTH的使用能促进下丘脑分泌ADH功能,减少垂体后叶素的用量,我们观察有4例支持此观点,此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

  作者单位:1361009福建省厦门市中医医院江头分院    2363000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

作者: 林清国 陈水木 杨国宗 2005-7-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