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2期经验交流

结肠黑变病32例临床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本文收集1994~2002年8月我院行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黑变病32例,并查阅病史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结肠黑变病32例,男13例,女19例。2临床症状便秘22例,腹泻3例,腹痛、腹胀、便血及其他7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文收集1994~2002年8月我院行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黑变病32例,并查阅病史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结肠黑变病32例,男13例,女19例。60岁以上7例,40~60岁14例,40岁以下11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6岁。

     1.2 临床症状 便秘22例,腹泻3例,腹痛、腹胀、便血及其他7例。便秘病程最长10年,最短1个月,便秘者不同程度服用泻剂,如果导、番泻叶等,大部分未记录具体的服药量及时间。

     1.3 内镜病变肠段 全结肠22例,仅在回盲部3例,横结肠以下1例,降结肠以下3例,仅在直肠3例,病变表现:结肠黏膜呈虎皮样改变,色泽变暗,呈浅褐色,暗褐色,或深褐色。伴息肉4例,结肠癌术后3例。有2例复查肠镜,间隔时间18个月,3个月内镜下表现无变化。

     1.4 病理改变 32例有18例有病理报告,黏膜内见巨噬细胞色素,经过高锰酸钾退色,该色素退去,且PAS染色阳性,铁反应阴性,并见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1.5 发病情况 总的检出率0.33%,1994~1995年检出率0.11%,1996~1998年检出率0.10%,1999~2002年8月检出率0.40%,近3年检出率高于1994~1998年,病例数26例。

      2 讨论
       
  1829年Cruveilhier描述这种病变,1957年Virchow将其命名为结肠黑变病。结肠黑变病发病低,本组报告的检出率0.33%,与国内外报告的相似。该病病因公认与便秘和滥用蒽醌类泻药有关。本组资料示,22例有便秘史,不同程度服用过泻药,可惜大部分病史中未记载服用何种泻药,及服药时间和剂量。今后加强病史记载。资料显示,服用番泻叶、大黄、果导、麻仁润肠丸、便乃通1个月~10年不等,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黑变病。本组有3例出现腹泻病史,无便秘及服用泻药,其病因仍需进一步研究。结肠黑变病发病机制至今未证实,有多种推测,泻药中含树脂性物质的刺激,在大肠内合成色素颗粒后沉着于肠黏膜固有层,被吞噬细胞吞噬所致。泻药引起肠上皮细胞损伤,该损伤细胞(或其变性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被固有层中的吞噬细胞吞噬,这些大吞噬细胞胞浆中色素团使肠黏膜表现为黑色。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与泻药致肠上皮细胞凋亡有关,脂褐素是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破碎以后产生的色素,且发现凋亡上皮细胞数量与结肠黑变病程度成正相关。结肠镜表现黏膜呈花斑样及虎皮样改变,黏膜色泽变暗,文献报道以回盲部变化明显,本组病变分布无明显规律,大部分呈全结肠分布(22/32),回盲部分布仅3例,横结肠以下部位7例。结肠黑变病与结肠癌的关系受到重视,本组合并肠息肉4例,结直肠癌术后3例。该病转归有报道称停用泻药后1年,结肠黑变改变会消失。本组2例复查,无改变。其病变对肠黏膜长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单位:330006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作者: 郭贵海 2005-7-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