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期病例报告

剖宫产术后切口损伤性动脉瘤2例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680-077X(2005)02-0183-02剖宫产后晚期出血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坏死及切口裂开所引起,而子宫切口处损伤性动脉瘤形成而引起的出血临床上较少见,文献上也少有报道,常易误诊为子宫切口坏死。于产后30天、40天、55天3次阴道流血多于月经量,入院后行妇科检查:子......

点击显示 收起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5)02-0183-02

    剖宫产后晚期出血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坏死及切口裂开所引起,而子宫切口处损伤性动脉瘤形成而引起的出血临床上较少见,文献上也少有报道,常易误诊为子宫切口坏死。我院曾诊治2例,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患者,25岁。因足月巨大儿在外院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后阴道流血不多,7天刀口愈合好拆线出院。
    
    于产后30天、40天、55天3次阴道流血多于月经量,入院后行妇科检查:子宫前位,超鸭卵大,双侧附件未见异常。B超:子宫峡部前壁间有一囊性暗区,向宫腔突出,约1.6cm×1.1cm。多普勒探测该区动脉血流频谱与心搏同步。提示:肌间血管池。给予抗炎、止血治疗后,15天后再次复查B超,见囊性暗区明显缩小,阴道血止出院。

    例2:患者,28岁。因臀位、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手术经过顺利,术后阴道出血不多,7天拆线出院。术后20天阴道出血约1000ml,急诊入院。查体:BP60/45mmHg,贫血貌。妇科检查:阴道有大积血块,子宫前位稍大,质硬无压痛。入院后,经抢救2h后阴道出血基本停止,5天后血止。B超:子宫峡部前壁可见2.1cm×1.5cm较强回声区。提示:宫腔占位性病变。经化验排除绒癌。10天后复查B超:子宫峡部前壁可见类圆形、直径约0.8cm无回声区,其周围绕强回声,多普勒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与心搏一致。提示:肌间血管池。对症治疗1个月后,B超复查:见圆形无回声区消失,阴道未再出血。

     2 讨论

     本文2例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间断性阴道出血,均发生于产后20~55天内,出血较猛,但持续时间较短,出血间隔时间有逐次延长的倾向;(2)B超检查在子宫峡部前壁(子宫切口处)可见类圆形或囊性无回声区,多普勒可探查到其动脉血流频谱与心搏同步。本病曾称为“血管池”、“血窦”、“血管裸露”等。我们认为,诊断为损伤性动脉瘤较为准确。其形成主要原因为:妊娠期子宫肌间血管明显增多并扩张,在手术切开与缝合过程中极易受到损伤。受伤的动脉由于裂口细小且狭窄曲折,但血液不能直接外流,即在肌肉间形成局限性血肿,此血肿与动脉直接通联,因此具有与心跳一致的搏动。此病诊断关键在于B超检查,单凭临床症状易与子宫切口坏死相混淆,造成误诊而导致子宫切除。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严密观察病情,非到万不得已不要切除子宫。因为剖宫产所致的损伤性动脉瘤与外科常见的损伤性动脉瘤不尽相同。产褥期子宫有收缩与缩复的生理变化,在此变化过程中肌间扩张的血管受压闭塞,损伤性动脉瘤同样可以因受压而逐渐缩小至消失。本文所介绍例1于产后4个月动脉瘤声像消失,例2于产后2个月后消失。因此,保守治疗可获成功。此外,本病在诊治过程中应避免刮宫,否则,将导致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单位:250300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妇产科

作者: 周春梅 孟祥峰 2005-7-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