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3期经验交流

改良式横切口剖宫产260例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我院自2003年3月~2004年5月,共行改良式下腹及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260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4%,疤痕子宫24例9。2方法在下腹,耻骨联合上2cm处,横弧形切开皮肤层,长约11~13cm左右,向两侧分开皮下各层进入腹腔,自子宫下段膀胱腹膜反折处将子宫切一小口,向两侧弧形全层撕开进入宫腔,娩出胎儿,切口大小高低视......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2003年3月~2004年5月,共行改良式下腹及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260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年龄最小17岁,最大44岁,平均30.5岁,初产妇225例,占86.5%,经产妇35例占13.5%。

    1.2 手术指征 头盆不称65例占25%,胎儿宫内窘迫51例19.6%,胎位不正36例13.8%,高龄初产珍贵儿40例15.4%,疤痕子宫24例9.2%,重度妊高征27例10.4%,前置胎盘17例6.5%。

    1.3 术前宫颈扩张情况 宫口开大2~3cm86例,占33.1%,宫口开大6~10cm,64例,占26.6%,未临产者51例占19.6%。

    2 方法

    在下腹,耻骨联合上2cm处,横弧形切开皮肤层,长约11~13cm左右,向两侧分开皮下各层进入腹腔,自子宫下段膀胱腹膜反折处将子宫切一小口,向两侧弧形全层撕开进入宫腔,娩出胎儿,切口大小高低视胎儿大小先露高低及宫口扩张情况而定,一般10~12cm左右,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射催产素20IU,待胎盘娩出完整,以1号羊肠线自子宫切口一侧顶端连续全层缝合子宫。不缝腹膜,前鞘用4号丝线缝合牵拉2~3针,皮下脂肪及皮肤2层,以4号丝线大三角针全层间段缝合。

    3 术后处理

    术后静脉滴青霉素800万IU,替硝唑1.0g,肌注催产素10IU,每日1次,连用3~5天,5~7天拆线。

    3.1 手术时间 本术式手术时间最长70min,最短时间20min,平均手术时间35min。

    3.2 住院时间 住院3~7天者占95%,5例因重度妊高征,住院10~12天。

    4 手术效果

    本组手术260例,无1例发生晚期子宫病变大出血,无1例伤口感染裂开。3例术后3天线头反应,缝线处发红,均术后5天拆线,换药2天痊愈出院。

    5 讨论

    剖宫产是胎儿娩出最快,母子比较安全的主要方法,但剖宫产的腹部、子宫切口缝合方法目前常有争论不一,下腹部直切口逐层缝合;子宫下段横切口,下推膀胱,缝合2层占多数。我们体会到,其切口缝合方法的选择,应从切口缝合后的止血,愈合及恢复原有的解剖形态来考虑,我们采取下腹横切口,因下腹脂肪薄,切口暴露好,切开皮肤后,撕开皮下各层进腹快,不易损伤血管,出血少,更不容易发生羊水栓塞;由于妊娠的影响,在孕12周起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形成子宫下段,并且子宫下段内的血管也随着孕期的增加而增多,子宫切口的愈合情况与下段切口位置高低以及缝合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剖宫产术可以在宫口开大1~10cm中的任何一个时期进行,子宫下段切口高低的选择应与宫口开大成反比,一般以膀胱腹膜反折处切口为宜。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剖宫产晚期子宫大出血发生率为0.4%~1.2%,切口感染裂开发生率0.5%~1.3%左右,我们采用的下腹横切口2层缝合、子宫下段横切口全层缝合260例中,无1例发生伤口感染裂开,无1例发生晚期子宫大出血。笔者认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不推膀胱,撕开进入宫腔,全层连续缝合的优点:不刺激损伤膀胱、血管,术中出血少,减少术后膀胱刺激症的发生,全层连续缝合,止血效果好,有利于解剖层次恢复,供血好,术后切口愈合快,疤痕小,不易造成切口感染,晚期子宫大出血,再次妊娠不影响子宫肌的收缩性;下腹横切口2层缝合的优点:下腹脂肪薄,切开皮肤,撕开皮下各层,进腹快,血管损伤小,切口暴露好,下腹压力小,不需层层缝合,前鞘欠缝2~3针,减低切口张力,以便4号针线全层间段缝合脂肪及皮肤,5~7天拆线,皮下脂肪层不留线头,术后伤口恢复快,无脂肪液化反应,疤痕小,美观,住院时间短,节省费用,对于一些需要快速结束手术的病人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作者单位:405800重庆市巫溪县人民医院

作者: 易守萍 2005-7-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