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4期综述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新进展

来源:INTERNET
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1993年全国高血压人群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1。88[1],这就意味着我国13亿人口中,患高血压者达一亿之多。而高血压又是心、脑血管及心、肾功能衰竭等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点击显示 收起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1993年全国高血压人群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1.88 [1] ,这就意味着我国13亿人口中,患高血压者达一亿之多。而高血压又是心、脑血管及心、肾功能衰竭等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高血压基础研究和治疗学等方面不断深入,国内外诸多大规模临床治疗试验取得的许多成果,使得降压治疗能更好地纠正和改善高血压的各种病理生理状态,明显减轻靶器官损害,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各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优缺点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本文就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予以重新评价。

    1 利尿剂

    用于临床20多年,经长期临床试验对其有了新的认识,至今仍列WHO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之中。上世纪70年代几组大剂量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发现大剂量使用噻嗪类,可引起糖、血脂、尿酸及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等代谢上的副作用 [2] ,故而逐渐被冷落。80年代后,欧美诸大临床试验如SHEP、STOP、MRC等通过应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发现它比大剂量更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逆转左室肥厚,且对糖、脂肪、电解质代射无不良影响 [3] 。14个大规模试验的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比较发现,小剂量利尿剂降低脑血管意外发病率达42%,预防缺血性心脏病发生达14%,逆转左室肥厚甚至比某些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要好 [2] 。临床推荐使用12.5~25mg/d。近年来新开发的吲哒帕胺为非噻嗪类利尿剂,兼有利尿和钙拮抗双重作用,通过钙拮抗和利尿作用而发挥效应,常规剂量下其利尿作用仅为噻嗪类的一半,钙拮抗作用仅为硝苯地平的千分之二 [4] 。因其疗效确切持久且不影响糖、脂肪代谢,对心血管有利,故被认为是较理想长效抗高血压药物。小剂量利尿剂由于降压温和,疗效确切,价格低廉仍被推荐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一线基本药物。

    2 β受体阻滞剂

    上世纪70年代就被列为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同时也是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重要药物。随着新品种的开发和应用,弥补了其前几代的缺陷,克服了其副作用,因而人们对其应用有了新的认识。目前已有充分的临床证据表明,β受体阻滞剂能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可降低心脑血管的危险。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常引起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下降 [5] ,对血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推出的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增加了β受体的选择性且无内在拟交感活性,90年代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应用的卡维地洛具有α和β受体的双重作用,这两个新品种克服了前代的缺憾,对脂类、糖类无不良影响,正被认为是长期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有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一般口服用药,从小剂量开始,对应用时间较长的不可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一般在7~10天内逐步撤除,以免引起撤药综合征 [6] 。β受体阻滞剂不宜与钙拮抗剂、多巴酚丁胺类合用。伴有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严重心动过缓、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不宜使用。合并心绞痛、房速、甲亢、妊娠高血压、术前高血压,患者如无禁忌可首选β受体阻滞剂 [7] 。另外此类药物有致患者抑郁、睡眠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临床应用中要有足够的警惕。

    3 钙拮抗剂(CCB)

    近20年来,钙拮抗剂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它已成为心血管病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诸多临床实践证明该类药物疗效确切,特别是长效钙拮抗剂降压平稳、持久、副作用少,我国二大抗高血压临床试验:上海老年人硝苯地平应用试验(STONE)、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试验(Syst China),以及国际大规模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HOT(高血压理想治疗试验)都是以钙拮抗剂为基础药物。我国二大抗高血压试验结果表明,脑卒中降低了38%,全病因病死率降低了39%,心血管病死率降低了39%,致死性脑卒中降低了58%,这与欧洲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试验(Syst-Eur)结果相似。1995年美国Pasty和Furberg等关于短效钙拮抗剂增加冠心病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危险率的报告引发了一场有关钙拮抗剂的争论,1997年1月美国FDA又对使用钙拮抗剂提出了警告。至1998年前两派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即钙拮抗剂即使存在安全问题,也主要是短效制剂而非长效钙拮抗剂。近几年许多研究及临床试验表明 [8] ,长效和缓释制剂能产生相对平稳和持久的降压效果,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我们在使用该类药物时应合理、慎重地选择二氢吡啶类长效或缓释制剂。目前看来,只有大型、前瞻性对照研究才能证实钙拮抗剂究竟对冠心病有无保护功能。多数学者主张对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钙拮抗剂应持审慎态度,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更应慎重 [9] 。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977年首次人工合成,迄今为止投入临床的有20多个品种,已被公认为一线高血压药物之一。ACEI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能逆转血管壁、心脏的不良重塑,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脂肪代谢地不良作用,能给多种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肾脏病变带来益处 [3] 。临床应用发现,大剂量卡托普利(>300mg/d)可引起大量蛋白尿 [2] ,小剂量不但不引起蛋白尿,还能减少尿蛋白,因此主张小剂量应用6.25~12.5mg/d,渐增至25mg/d。单用疗效不佳时可以和利尿剂、钙拮抗剂合用。ACEI不易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β受体阻滞合用。因其损害母婴肾脏,增加胎儿死亡,故而妊娠高血压忌用。ACEI常见副作用有咳嗽,少数有皮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近年来国内外诸多临床试验已证实ACEI在心血管病,尤其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减退的治疗等方面疗效确切,并能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益处。 

    5 α受体阻滞剂

    降压疗效确切,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从而改善血脂,并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对伴有高脂血症和糖耐量异常者有利,还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在第一次使用时容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甚至晕厥,临床应用时要有足够的认识,应从小剂量开始,建议睡前给予首剂和增加剂量,以减少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常用药物有哌唑嗪、四南唑嗪(terazosion)、多沙唑嗪(doxazo-sion)等。

    6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T)

    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抗高血压药物,AngⅡ目前已知的所有作用在成熟的组织中通过AT受体介导的,阻断AT受体可以达到理想的降压目的 [10] 。1995年美国FDA批准芦沙坦(Losartan)用于临床,但仅限于高血压治疗。现有资料显示AngⅡ受体拮抗剂是一类疗效良好的抗高血压药物,它以高和力和特异性与血管紧张素(AngⅡ)Ⅰ型受体(AT1)结合,阻断AngⅡ的加压反应和功能反应,但不影响缓激肽降解和前列腺素合成 [11] 。故而不引起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目前用于临床和试验的AngⅡ受体拮抗剂有10余种,其作用环节决定了对RAS抑制完全,疗效稳定,耐受性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单独或与其它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并能改善血糖和血脂代谢,对靶器官损害有良好的保护和逆转作用。它有望成为治疗心血管病和肾脏病的一类重要药物。

    参考文献

    1 李清朗,刘国树.全国高血压与高血压急症防治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华内科杂志,1997,36(9):628.

    2 郭冀珍.高血压治疗的新进展.中华内科杂志,1997,36(9):639.

    3 党爱民,刘国仗.高血压的治疗进展.临床内科杂志,1999,16(1):4.

    4 孙昌明.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9,15(3):132.

    5 徐成斌,陆丕能,李帮清.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联系及防治.临床内科杂志,1999,16(1):11.

    6 缪哲新.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临床荟萃,1998,13(2):53.

    7 王爱玲.高血压的三级预防.临床荟萃,1999,14(1):41.

    8 刘坤申.高血压病治疗的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3):145.

    9 林宪如,张善同,钙拮抗剂临床应用中的某些争议与挑战.临床荟萃,1999,14(3):111.

    10 苏津自,吴可贵,等.抗高血压新药研究进展.高血压杂志,1999,7(1):2.

    11 Cockcroft JR,Sciberras DG,Golderg MR,et al.Comparison of angion-tensin-coverting enzyme inhibitionwith angiotensinⅡreceptor antag-onism in the human forearm.Cardiovasc pharmacol,1993,22:579-584. 

    作者单位:730000甘肃省兰州军区门诊部

作者: 王 玫 2005-7-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