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4期经验交流

血管病性痴呆的临床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血管性痴呆因在痴呆中发病率非常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了解和掌握血管性痴呆对神经科医师非常重要。我们总结我院2003年7月~2004年7月诊治的72例血管病性痴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2临床表现7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近记忆力及计算力障碍,46例有定向力障碍,......

点击显示 收起

    血管性痴呆因在痴呆中发病率非常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了解和掌握血管性痴呆对神经科医师非常重要。我们总结我院2003年7月~2004年7月诊治的72例血管病性痴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中,男44例,女28例,年龄60~64岁11例,65~70岁32例,>70~74岁23例,75岁以上6例。合并高血压病31例,合并糖尿病13例。

    1.2 临床表现 7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近记忆力及计算力障碍,46例有定向力障碍,37例有情感障碍,智能全面衰退和完全消失生活自理能力18例,假性球麻痹56例,言语障碍41例,尿便障碍39例,不同程度肢体瘫痪及感觉障碍72例,1次脑血管病后出现痴呆18例,2次以上脑血管病后出现痴呆54例,脑血管病急性期出现意识障碍26例。72例患者CT或MR所示病灶部位:额叶:出血性、缺血性各1、4例,颞叶:出血性、缺血性各2、5例,2个以上脑叶缺血者7例,基底节区:出血性、缺血性及混合性各2、16、3例,白质:缺血性13例,多灶(灰白质):缺血性、混合性各1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15天内发生痴呆者,病灶位于额叶、颞叶、多灶各4、2、9例;16~30天发生痴呆者,病灶位于颞叶、多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各5、28、2例;31~90天发生痴呆者,病灶在额叶、白质及多灶者各2、7、11例。1.3 诊断标准 (1)确诊为脑血管病;(2)智能障碍发生在脑血管病后3个月以内,用简易长谷川智力测量表评分均低于20分;(3)排除其他器质性脑病性痴呆,用Rortera -Sanchey改良记分法对本组68例做回顾性记分均在5分以上。

    2 讨论

    本组临床资料表明,男性患者占61.1%,发病年龄65岁以上占84.76%,痴呆发生在脑血管病后1个月内占74%,单个病灶发生脑血管病性痴呆12例,部位在额叶、颞叶,占16.6%,而多个病灶发生血管病性痴呆占本组病例80.88%,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9.43%。由此可见脑血管病性痴呆以多灶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常见,并与年龄呈正相关,男性多见,痴呆出现时间与病灶部位及受损范围有关。血管病性痴呆是指因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急性和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在亚洲及发展中国家,多数资料认为血管性痴呆占所有痴呆发病的第一位。日本最近统计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占所有痴呆病人的47%。多数学者认为血管病性痴呆以多次缺血性脑梗塞引起的痴呆为临床最常见。脑动脉硬化、狭窄、闭塞,导致脑组织灌流量降低,脑组织结构受损,兴奋性下降,导致脑代谢率降低和脑血管血流量下降是多灶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长期的高血压及糖尿病导致脑血管不同程度的变性,急剧发生的脑血肿对脑组织机械性压迫,微循环障碍,脑组织代谢率下降,出现脑功能障碍。本组7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性痴呆提示,血肿越大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越长,痴呆发生的早、程度重。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痴呆,我们分析可能与血管痉挛继发脑组织弥漫性缺血乏氧有关,持续长时间脑低灌流量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单位:130011吉林省长春市一汽总医院

作者: 蔡利颖 付跃波 杨学东 2005-7-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