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5期综述

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进展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近10多年来全球结核病呈持续上升趋势,结核菌耐药或耐多药的增加是主要原因之一。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cetuberculosis,MDR-TB)是由于不合理化疗造成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所以它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抗结核新药也在不断研究和开发出来应用于临床。...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近10多年来全球结核病呈持续上升趋势,结核菌耐药或耐多药的增加是主要原因之一。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MDR-TB)是由于不合理化疗造成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所以它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抗结核新药也在不断研究和开发出来应用于临床
     
    
  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定义分为2种 [1] :广义:指由对两种及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杆菌所致的结核病。狭义:指由异烟肼和利福平和(或)其他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杆菌所致的结核病。
   
  我国结核病疫情非常严重,为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世界各国对结核病都存在不合理的化疗,使MDR-TB成为全球性问题,近年来发达国家MDR-TB也在不断增加 [2] 。对于MDR-TB如何早期发现、快速诊断、有效预防、合理治疗和提高治愈率,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开发新的抗结核病药可能关系到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1 结核菌耐药的产生机制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对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指出 [3] 结核分支杆菌基因上至少有8个来自人的基因,而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协助结核杆菌逃避宿主防御系统。链霉素耐药是由于核糖体亚基突变,主要突变部位是编码核糖体蛋白S12的rpsL基因。尼克酰胺酶基因(pncA基因)的突变涉及结核分支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耐药性;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与螺旋酶A亚单位基因(gyrA)突变有关;embB基因编码阿拉伯糖的转移酶是乙胺丁醇的推测靶位,其变位与乙胺丁醇的高耐药性有关 [4] 。结核分支杆菌的rpoB基因突变是引起利福平耐药性的主要原因,耐利福平分离株的rpoB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507~533位密码子的81bp的区域内,约80%的菌株发生531位或526位密码子突变 [5] 。不同类型rpoB基因突变的结核分支杆菌对利福平的耐受性也不同。已知利福平耐药菌的rpoB基因突变中,有9种突变对利福布汀和利福喷汀交叉耐药,利福平与利福喷汀两药均耐药符合率97.8%。异烟肼耐药性基因为过氧化氢-过氧化酶基因(katG基因)、异烟肼靶蛋白基因(inhA基因)和烯酰基还原酶的编码基因(ahpC基因) [6] 。感染异烟肼耐药结核分支杆菌后,人源巨噬细胞的蛋白质组表达有明显变化,其中表达明显上调的5个蛋白质是:热休克蛋白105β、凋亡抑制蛋白-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组织蛋白酶B、桥粒蛋白3 [7] 。

  2 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
    
  2.1 常规选择的药物及方案 见表1。
     
  WHO推荐的未获得(或缺乏)药敏试验结果但临床考虑MDR-TB时可使用的化疗方案为强化期使用阿米卡星+乙硫异烟胺或丙硫异烟胺(TH)+氧氟沙星(O)联合,巩固期使用TH+O联合,强化期至少3个月,巩固期至少18个月,总疗程21个月以上 [8] 。
    
  表1 中国防痨协会推荐的MDR-TB化疗方案(略)
   
  2.2 抗结核新药
   
  2.2.1 氟喹诺酮类药物 此类药物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对巨噬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均有活性,主要作用于细菌DNA复制过程中的DNA旋转酶,干扰细菌DNA合成,导致DNA降解和细菌死亡 [9] 。(1)司帕沙星(SPFX):为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本药在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和组织细胞中迅速蓄积。在细胞内浓度高于环丙沙星,可提高痰菌阴转率和阴转速度 [10] 。(2)莫西沙星:动物实验中莫西沙星的杀菌力优于司帕沙星。1997年起已在世界各地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3)洛美沙星:是一种二氟喹诺酸,组织穿透性良好,支气管黏膜的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耐受性良好,主要经肾排泄。(4)加替沙星:第四代喹诺酮类。是萘啶酸哌嗪环上置换甲基的一种合成衍生物,此药物半衰期长达8h。无光毒性及肝毒性,与茶碱无相互作用,无酶诱导作用,且有抗厌氧菌活性,加强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 [11] 。(5)Linezolid(利奈唑酮):为恶唑啉酮类。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以致mRNA与核糖体结合,作用位点在50s核糖体亚基,阻止50s与30s亚基合成70s核糖体。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6)DU—6859a: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开发的第四代喹诺酮类药,对结核菌有良好的活性。
   
  2.2.2 利福霉素类 (1)利福喷汀(RPT):是我国最先研制,推广使用的高效、长效抗结核药物。口服吸收好,半衰期较利福平延长4~5倍,每周服药一次,临床治疗效果与利福平相似。(2)利福布汀(RBU):是螺哌啶利福霉素s的衍生物,作用机制为抑制RNA聚合酶,干扰DNA生物合成。口服吸收快,在人体组织分布良好。在肺组织的浓度比血浆浓度高5~10倍,尿液浓度比血浆浓度高100倍。利福布汀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但与利福霉素衍生物之间有交叉耐药。它对鸟-胞内分支杆菌和非结核分支杆菌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苯恶嗪利福霉素-1648(KRM-1648):是苯恶嗪利福霉素5种衍生物之一。与异烟肼和乙胺丁醇联用,疗效优于利福平与异烟肼和乙胺丁醇联用。(4)其他哌啶类长效利福霉素:还有CGP27557、CGP29861、CGP40/469A、CGP7040及L4979、PE-WC、FCE2250、FCE22807等尚处于研究阶段。
   
  2.2.3 β-内酰胺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联合制剂 鉴于分支杆菌(包括结核菌)有较强的β-内酰胺酶可破坏药物活性导致耐药。现利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先抑制结核菌的β-内酰胺酶使之不能发挥作用,继而β-内酰胺抗生素发挥杀菌和抑菌作用。(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安美汀),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氨苄西林+克拉维酸(优立新)。(2)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瑞普欣)。(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海他欣、康得力、特治星)。
   
  2.2.4 氨基苷类 阿米卡星是卡那霉素引入氨基羟丁酰链的半合成品,目前已逐渐取代卡那霉素。异帕米星(ISM)是庆大霉素B和卡那霉素A的结合物,对耐阿米卡星的结核菌株有效。巴龙霉素(PRM)是一种新的氨基苷类药物,对耐药结核杆菌有效 [12] 。
   
  2.2.5 新大环内酯类药物 GI-448、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此类药中罗红霉素抗结核杆菌作用最强,与利福平、异烟肼有治疗协同作用。共同特点为:对酸稳定,口服易吸收,组织穿透性好,组织细胞内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并有中等长的半衰期。GI-448处于临床前研究。
   
  2.2.6 多肽类药物 卷曲霉素,恩维霉素(TUM-N)卷曲霉素对耐链霉素、卡那霉素或阿米卡星的细菌有效。恩维霉素对肾脏和听力的毒性反应较轻。
   
  2.2.7 硝基咪唑类药物 CGI-17341在新的抗结核药物中最具有代表性,抗结核活性可与异烟肼和利福平相似,且与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无交叉耐药。PA-824对耐链霉素、卡那霉素、异烟肼、乙胺丁醇的结核菌仍有抗菌活性,其药理作用为蛋白质合成拮抗剂,细胞壁合成抑制剂。吡咯衍生物BM-212在实验观察中亦有较强的抗结核作用 [13] 。
   
  2.2.8 吩嗪类药物 曾用于治疗麻风病,近年开始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以氯苯吩嗪活性最强,与β-干扰素合用可以恢复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三氟拉嗪(TFP)对结核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2.2.9 其他治疗 (1)中医中药:肺结核辩证施治及中药治疗是结核病化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常用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 [14] :金水宝、蛤蚧丸、抗痨营养液、优福宁、肾气丸等。(2)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微卡、卡提素、乌体林斯、斯奇康、胸腺肽、干扰素等具有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作用。(3)抗抑郁药及抗组胺药:国外报道用抗抑郁药及抗组胺药治MDR-TB,并用分支杆菌疫苗与环丙沙星、环丝氨酸和吡嗪酰胺联合治疗腹腔MDR-TB [15] 。(4)DUP-721:属恶唑烷二酮类的新型合成抗菌药,可以抑制所有敏感或耐药的结核菌株,与其它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5)正在研制开发的新药:6-环辛氨基-5,8喹啉醌,又名CQQ(gangamicin,GM),可以抑制细胞内结核杆菌,在活体内对耐药结核杆菌和敏感菌的活性相当。
   
  硫乳霉素(thiolactomycin.TLM)为结核杆菌脂肪酶和分枝酸合成的抑制药,试管内有杀灭细胞内结核杆菌的作用。
   
  DB-289为DNA拮抗剂,现正进行二期临床。PP-NO6608处于临床前研究。
   
  颗粒裂解肽(Granulysin)是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和天然杀伤细胞(NH)的颗粒中含有的一种多肽,人工合成的颗粒裂解肽中,22个氨基酸的含一个α-螺旋和一个二硫键的肽段为抗结核杆菌的结构域 [16] 。它作为新型生物药在抗结核治疗中有广阔前景。
   
  总之,耐多药结核病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控制结核病不仅是专科医生的任务,而且是所有医务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任务。不仅要重视结核病的治疗又要重视预防,从而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复发率及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黄永茂,林雁.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寄生虫与感染性疾病,2004,2(2):93-94.
   
  2 WHO-IUATLD Globe Project on Anti-Tuberculosis Drug Resistance surveillance.Anti-tubrculosis drug resistance in the world,report no.2prevalence and trends.Geneva:WHO,2000.
   
  3 Elizabeth P.Is it time to uproot the tree of life?Since,1999,284:1305.
   
  4 党丽云,宋栓保.结核病病原学研究进展.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1):1010-1012.
   
  5 曹立雪,林艳丽.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的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讯,2004,15(1):79-82.
   
  6 Kiepiela P,Bishop KS,Smith AN,et al.Genomic mulations in the katG,inhA and aphC genes are useful for the prediction of isonazid re-sistanc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s from Kwazulu Natal,South Africa.Tuver Lung Dis,2000,80:47-56.
   
  7 刘丽蓉,乐军.异烟肼耐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人源巨噬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31(4):361-367.
    
  8 Society of Respirator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Guid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 culosis.Chin J Tuberc Respir Dis,2001,24:70-74.
   
  9 王巍,金关甫.抗结核病药物的研究进展.医学导报,2004,23(3):131-134.
   
  10 余卫业,邓永聪.抗结核新药的研究进展.临床肺科杂志,2004,9(2):146-148.
   
  11 蔡宝云,马屿,张金福等.含安美汀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近期疗效初步观察.中国防痨杂志,2000,22(3):140-141.
   
  12 Bate J H.Tuberculosis chemotherapy.The need for new antituberculo-sis drug is urgent.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5):942.
   
  13 Biva M,Fiora vanti R,Porrerta GC,et al.Synthesis,and microbio-logical activity of pyrrole analogs of BM-212,a potent antituberular agent.Med chem Res,1999,9(1):19.
   
  14 梁汉钦.治疗结核病药物的进展.华夏医学,2001,14(6),201.

  15 Bastan I,Calebunders R.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Drugs,1999,58:633-661.
   
  16 Steffen S,Pennis AH,Racbel T,et al.A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cytolytic T cells Medicated by granulysin.Science,1998,282:121.

  作者单位:650032云南昆明云南省疾病控制中心

作者: 黄洁玉 2005-7-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