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6期中医中药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来源:INTERNET
摘要:近年来由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屡见报道,现就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做一浅析。1炮制不当中药炮制后,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乌头经蒸、煮等法炮制后,剧毒的乌头碱被水解成毒性很小的乌头原碱而减小毒性,若炮制不当,水解不完全,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2煎服方法不当乌头、附子、商陆等毒......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由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屡见报道,现就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做一浅析。

  1 炮制不当
    
  中药炮制后,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如斑蝥米炒后,可使毒性成分斑蝥素升华而降低毒性。乌头经蒸、煮等法炮制后,剧毒的乌头碱被水解成毒性很小的乌头原碱而减小毒性,若炮制不当,水解不完全,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2 煎服方法不当
    
  乌头、附子、商陆等毒性中药需久煎以降低毒性,煎药器皿以砂锅为宜,不宜用铁锅。服药方法除早晚服或饭前、饭后服外,还有顿服、频服、寒药热服、热药寒服之分,同时还有饮食禁忌,中药还讲究“十八反”、“十九畏”,若用药不当,轻则会影响疗效,重则会产生不良反应。

  3 使用不当
    
  一般的说,副作用与剂量成正比。如云南白药,超量服用可引起头昏眼花、心悸呕吐、烦躁不安、舌及全身发麻、胸闷气短等。木通常用量为3~9g,大剂量应用则损害肾小管,导致上皮细胞坏死,严重者致急性肾炎。川乌一般用量3~9g,若作散剂酒剂应减为1~2g,制用;入汤剂则应先煎30~60min,以降低毒性,否则易引起中毒。某些中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在体内蓄积,长期服用可致中毒。如口服苍耳子致不良反应均发生在服药时间大于1个月者,主要原因为蓄积性中毒,表现为胸闷气短、头昏乏力、心悸、四肢麻木等神经、心肌和肝功能损害症状,外敷可致接触性皮炎。持续服用朱砂安神丸能引起慢性汞中毒。长期用牛黄解毒片、番泻叶可出现身体依赖性。
   
  各种中药既有适应证,又有禁忌证。例如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证禁用解表发汗药;疮疡日久、淋病失血症患者有表证者也应慎用解表药;实证、热证者忌服人参。
   
  中药有配伍禁忌,如山豆根与大黄配伍可出现中毒症状,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十全大补汤加杞菊地黄丸和片仔癀能引起药物性肺炎。中西药不合理联用也易引起不良反应。
    
  4 品种混淆
    
  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少品种出现同名异物现象,名称相似的中草药互相代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品种多数种属不同,毒性的大小强弱也不同。如白附子,全国大多数地区使用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药材称“禹白附”;而黑龙江、吉林、上海、广东等地,使用的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药材称“关白附”,关白附毒性比禹白附大。山豆根有广豆根和北豆根之别,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常入药治疗咽喉肿痛,而广豆根易致呕吐。

  5 药材质量
    
  同一产地相同基源的中药因栽培方式、地理环境、气候、生长期的长短、采收季节(包括采收时间)等不同,毒性也不同。自然环境的污染,如农药残留量、重金属离子、放射性元素、微生物及其毒素等对中药的污染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原药材在晾哂或储存过程中出现霉变,或者为了使药材易干或保证其色泽,使用一些有损于药材质量的方法哂制药材,甚至人为掺假,极易导致中毒。

  6 个体差异及特殊人群
    
  少数敏感体质及特异性遗传体质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与大多数人不同,这类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往往与药物的药理、毒理及用法用量等无关。儿童、老年人、经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由于生理功能与青壮年不同,对药物的反应及药物体内代谢过程等也不同。所以,对特殊体质、特殊人群的患者,在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以防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单位:255300山东淄博,淄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周村区分局

作者: 王丽萍 王希彬 2005-7-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