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6期经验交流

一次切开挂线引流治疗肛周脓肿102例疗效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采用切开引流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后遗肛瘘。肛瘘反复感染,需行二次手术治疗才可治愈。我院近年来采用一次切开挂线引流治疗肛周脓肿10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脓肿部位:肛门旁皮下脓肿62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21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6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例,其中1例为肛......

点击显示 收起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采用切开引流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后遗肛瘘。肛瘘反复感染,需行二次手术治疗才可治愈。我院近年来采用一次切开挂线引流治疗肛周脓肿10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2例,男83例,女19例,年龄最小者3个月,最大者68岁,平均29岁,以20~40岁者居多,占71%;病史最长者12天,最短者4天,平均7天。已破溃者73例,未破溃者29例;脓肿部位:肛门旁皮下脓肿62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21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6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例,其中1例为肛瘘外口闭合而再次形成脓肿者。

  2 手术适应证、方法及术后处理
    
  2.1 适应证 凡是肛瘘、肛腺感染而致的各种类型的肛周脓肿均可采用。由于外伤、皮脂腺囊肿感染所致和肛门周围的浅表脓肿,行常规切开引流即可。
   
  2.2 麻醉和手术操作 术前无须特殊准备。手术时病人取患侧卧位或胸膝位,以0.5%~1%利多卡因局麻,在脓肿波动处或穿刺抽出脓液处做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排尽脓液,以手指分离脓肿间隔,湿盐棉球拭尽脓腔,以球头软探针从切口深入脓腔底部轻柔地探查内口。另一手手指伸入肛门引导协助寻找内口,内口处多有一硬结,探知后穿出后探针并挂一橡皮筋,通过脓腔牵出切口。肛门与切口间皮肤做放射状切开,橡皮筋置入切口内收紧结扎,脓腔内以油纱条填塞。如找不到内口处硬结,切不可强行穿破,应仔细探查,寻找探针与指间最薄处高点穿出即可。术毕亚甲蓝浸润麻醉肛周及切口周围组织,以免术后短期内疼痛。
   
  2.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第3天换药,探察脓腔,如无出血,脓液引流彻底,可不必填塞油纱条及包扎,以1:50000高锰酸钾液坐浴即可。待肉芽组织自脓腔底部生长填满脓腔,挂线大多可自行脱落,若10天仍不脱落,皮筋松弛可再收紧1~2次即可脱落,以后创口很快愈合成疤痕而不遗留肛瘘。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判定 治愈:症状消失,创口愈合,未形成肛瘘,随访半年无复发。无效:脓肿复发或最后形成肛瘘。
   
  3.2 结果 本组102例,治愈99例,病程最短者17天,最长者30天,平均22天。无效3例,2例因结扎皮筋断裂,1例术后形成肛瘘,均经二次挂线后愈合。
    
  4 讨论
    
  肛腺一般4~8个,各自通过肛腺管开口于“V”型肛窦底部。当肛窦有炎症或肛窦被阻塞,可导致肛腺管不通,分泌物蓄积继发感染形成脓肿。由于炎症及疼痛刺激,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性收缩,将脓腔分成哑铃状,即括约肌外侧的大脓腔、内侧的小脓腔和括约肌间的狭窄弯曲的管状脓腔三个部分,据报道肛周脓肿97.7%后遗肛瘘,多系常规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后形成,我们采用的一次性切开挂线引流法,可避免此后遗症。
   
  一次切开挂线引流治疗肛周脓肿,是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切开脓肿对大脓腔有很好引流作用,能加速愈合,挂线可扩大大小脓腔之间的管状脓腔,保证引流通畅,有利于肉芽组织从底部生长,同时被橡皮筋结扎组织边切开、边修复,不至于引起出血和后遗肛门失禁和肛瘘。
   
  本法实际是一种对口引流法,不会造成炎症扩散,也不会因为肉芽尚未长平而形成假性愈合。既可避免二次手术,缩短疗程,又能降低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265400山东招远,招远市人民医院

作者: 王维杰 杨永奎 2005-7-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