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7期经验交流

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来源:INTERNET
摘要:自1998~2004年,笔者采用外固定架,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髋部骨折36例,经6~24个月随访,效果满意。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16例,Ⅳ10型。Ⅰ、Ⅱ型为稳定性骨折,Ⅲ、Ⅳ型为非稳定性骨折。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如果骨折位置良好,无其他合并伤或合并症等手术禁忌,可急症手术。...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998~2004年,笔者采用外固定架,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髋部骨折36例,经6~24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51~78岁,平均64.7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16例,Ⅳ10型。Ⅰ、Ⅱ型为稳定性骨折,Ⅲ、Ⅳ型为非稳定性骨折。受伤原因:摔倒20例,被车撞伤11例,其他5例。入院时间3h~5天。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如果骨折位置良好,无其他合并伤或合并症等手术禁忌,可急症手术。骨折断端错位明显的,可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情况及骨折部位的错位程度,分别采用骨牵引或皮牵引,牵引3~6天,重量4~8kg。X线片示复位基本满意后,再行手术。术前应行常规化验及心电图等检查,请内科协助处理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手术方法:患者仰卧,助手将患肢适度外展内旋位牵引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或基本复位后,患侧臀部垫高,以抵消股骨颈的前倾角,于大粗隆下方外侧做小切口约0.5cm,止血钳钝性分开筋膜、肌肉直达骨膜,应用电钻将斯氏针在大粗隆下方进针,2枚针的排列分别在股骨颈上皮质的下缘及下皮质的上缘,亦即股骨颈张力骨小梁及压力骨小梁上,达股骨头软骨帽下1cm,股骨颈侧位透视确认两枚针均在颈内,更换两枚外固定架钢针置入。于骨折远侧适当位置钻孔后再旋入两枚钢针,安装外固定支架并锁紧。术后处理:酒精消毒钢针眼每日2次,应用抗生素1周。穿丁字型鞋保持患肢中立位。禁向患侧翻身,以防骨折端在外力作用下错位。3~5天后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进行膝踝关节的功能活动,改善患肢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每周检查支架有无松动及时调整。2周后扶拐患肢不负重活动。

  2 治疗结果
    
  本组36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无骨不愈合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髋内翻2例,钉道感染2例。按照王福权 [1] 疗效评定标准:优良29例,尚好5例,差2例,优良率94.4%。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且多伴有内科疾病,对失血、长时间手术往往不能耐受。而牵引等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易导致呼吸及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常重要。外固定器被认为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它的适应证广泛,装拆方便,技术操作易掌握,在X线透视下操作,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创伤小,痛苦少,下床早,无需再次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疗法符合生物力学的原理,选用的针体变形较小,与固定支架之间形成一个牢固的悬梁,加强支撑负重作用,使断端对位稳定,可早期活动患肢。本疗法行闭合复位,切口小,骨膜剥离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切口愈合。减少了内固定所带来的并发症,是体弱多病的老年患者较好的治疗选择。
   
  当然,外固定架治疗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为钉架外露,易出现钉道感染,穿衣裤、洗澡等不方便。由于远侧两枚钢钉穿过肌肉及筋膜影响髋膝关节活动而遗留关节功能障碍。因此,一要加强适应证的选择,二要加强术后护理,防止钉道感染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王福权.谈髋部骨折.中华骨科杂志,1994,14(3):131.
    
  作者单位:271200山东新泰,新泰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作者: 刘洪超刘功安 2005-7-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