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9期

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自2001年6月~200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6例(61髋)患者施行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1一般资料全部患者56例61髋,其中女39例42髋,男17例19髋。原发病为单侧股骨颈骨折(头下型和陈旧型)34例,股骨头坏死15例18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9髋。2方法手术全部采用微创小切口方式,改良......

点击显示 收起

  自2001年6月~200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6例(61髋)患者施行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通过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康复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56例61髋,其中女39例42髋,男17例19髋;年龄41~87岁,平均62.4岁。原发病为单侧股骨颈骨折(头下型和陈旧型)34例,股骨头坏死15例18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9髋。

    1.2 方法 手术全部采用微创小切口方式,改良后外侧入路,手术选用假体以国产为多,其中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24例,全髋关节置换32例37髋。其技术关键为:(1)改良的后外侧切口,全关节置换切口长8~9cm,股骨头置换切口长6~7cm。(2)自制的蛇行拉钩充分暴露股骨颈;(3)术后因髋关节稳定性好,早期功能锻炼 [1] 。

  2 结果

    对应用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3个月。结果表明:微创组44例采用非骨水泥性假体,术后7天可以扶双拐或助行器下床行走;12例采用骨水泥假体,术后3天下床用上述方法行走。患肢负重为体重的30%~50%。术后1~2个月逐步弃拐行走。其中体质好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2周即可完全负重行走。术后患者步行能力、日常生活动作及髋关节活动度较满意,患肢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Harris评分优良率达83.9%。无1例患者发生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1] 。

  3 护理

    3.1 术前评估和心理护理

    3.1.1 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是制订康复护理计划的前提。为使评估的资料全面而准确,必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医源性因素。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髋关节的功能、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学习能力等。

    3.1.2 心理护理 耐心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有关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知识、治疗方法及其优点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后,并请已经手术的患者介绍体会,以消除患者的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 。

    3.2 术后的常规护理

    3.2.1 麻醉后的护理 本组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多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比较安全,术后可根据患者一般情况进行常规护理。如高龄或存在慢性系统性疾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非常重要,应给予吸氧、床旁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等处理。

    3.2.2 观察切口情况 术后严格注意患肢切口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记录引流液色、量及性质,观察患肢末梢血运。一般术后2h内引流量最大,引流液量100~300ml,然后逐渐减少。如果引流量持续增加且速度不减,应及时补充液体包括输血。一般术后48~72h拔管。

    3.2.3 疼痛的护理 观察记录疼痛性质、部位、程度、起始和持续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目前,临床应用镇痛泵对术后疼痛的缓解有显著的效果。在使用镇痛泵期间,要密切注意患者对麻醉剂的反应。

    3.2.4 预防便秘和尿潴留 对患者进行营养知识的宣教,术后第一餐以清淡流质饮食为主,如鸡蛋汤、咸米粥。术后3天内少吃或不吃较甜的点心、牛奶和奶粉等。患者应摄取充足的水分,积极为患者消除引起便秘的直接因素,排除心理因素的影响,利用腹部环状按摩协助排便。术前应指导患者学习床上排尿,防止术后卧床产生的排尿困难 [2] 。

  3.3 预防术后并发症

     3.3.1 髋关节脱位 术后患肢要保持外展30°,中立位,并给予垫枕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两大腿之间放置软枕防止腿交叉。移动患者患肢时,动作要稳、准、轻,用双手将髋部水平托起,预防髋关节脱位。

     3.3.2 感染 术后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保持切口外敷料清洁、干燥。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有痰及时咯出,必要时给予雾化吸人,防止肺感染。

     3.3.3 下肢静脉栓塞 术后鼓励患者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踝关节和膝关节可以进行主动的背伸和屈曲练习,主要目的是保持肌肉张力,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3.3.4 预防褥疮 患者早期应尽量避免翻身,可以通过健侧支撑抬高臀部,减轻对骶尾部压迫,同时也可定时用手伸入患者臀下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3.4 康复训练 术后第1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及足趾活动。术后第2天,抬高床头,给予半卧位,做轻柔的髋关节屈伸动作,同时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术后第3天,患者可以坐床边,练习小腿屈伸活动,其目的是恢复股四头肌的功能,增加腿部的力量,为下地行走做准备。同时也可以配合下肢持续被动运动,CPM匀速伸屈膝、髋关节,从30°开始,每日2次,每次1h,每日递增5~10°,到90°为止。术后第4天,体质好的患者可在床边练习站立。离床站立时,一定要扶助行器使患肢负重为体重的30%~50%,站立5~10min。术后5~7天,协助患者扶助行器下地练习行走。其方法是:患者双手提起助行器,向前方移动10cm左右再放下,依靠步行器支撑身体的重量,患肢向前迈一小步,继续向前移动步行器,健肢再向前走一步,与患肢平行或稍向前,再重复上述动作。在转弯时,应以健肢为支点,患侧向健侧转动,逐渐移动患肢,完成转弯动作。其目的是避免患肢过度外旋。行走练习的关键是进行步态训练,患肢必须先以足跟着地,然后将重心移至前脚掌,双足着地时间应相等,以免造成跛行。指导患者正确地转移重心,调整步态,逐渐增加患肢负重程度。初次行走,时间不超出30min,此时,要注意保护患者以免跌倒,指导患者做好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协调屈伸动作。术后14天多数股骨头置换患者能够不用助行器而独立行走。

     日常生活基本动作的训练:日常生活基本动作训练主要包括:坐椅子、坐便、上下楼梯、上车及下车等。练习坐椅子要选择高度必须高于患者膝部的并带有扶手的椅子。坐便最好使用高的坐便凳。术后2~3周进行上下楼梯的训练,下楼梯时,先迈患肢,脚尖先着地;上楼梯时,身体稍微前倾,先迈健肢,足跟部先着地。在练习上下楼时,要注意两腿交替转移重心,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协调配合。3.5 出院指导 术后2周切口拆线,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嘱患者3个月内,不能向患侧翻身;患者在活动时,屈髋不能超过90°;不坐低于膝部的矮凳;不翘“二郎腿”;注意预防各种感染;定期复查。

     4 体会

     需要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多为老年人,一般都有长时间活动减少或卧床史,而且常合并心、肺、肝、肾等系统的慢性疾病,再加上髋关节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易发生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患髋稳定性好可早期活动。在此基础上,加强术后护理和早期康复指导,并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轻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庆涛,徐光辉,王树相,等.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6例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04,44(30):57-58.

     2 朱红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及护理84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16-17.

     作者单位:255036山东淄博,淄博市中心医院

  (编辑:日 强)

作者: 邵永芳,巩翠雪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