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9期

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后并发真菌感染2例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1病例资料例1:患者,男,33岁,以鼻窦炎(Ⅰ型Ⅱ期)入院,行鼻内镜下双侧筛窦、上颌窦开放术,术中双侧上颌窦内均见大量粘脓涕,取样镜检未查到真菌。术后应用抗生素及鼻腔冲洗治疗3周,临床症状缓解出院。2月后复诊,诉鼻塞、流脓涕、头痛不适,用70°鼻内镜检查可见双侧筛窦、上颌窦窦口通畅,右侧上颌窦内黏膜肿胀......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33岁,以鼻窦炎(Ⅰ型Ⅱ期)入院,行鼻内镜下双侧筛窦、上颌窦开放术,术中双侧上颌窦内均见大量粘脓涕,取样镜检未查到真菌。术后应用抗生素及鼻腔冲洗治疗3周,临床症状缓解出院。2月后复诊,诉鼻塞、流脓涕、头痛不适,用70°鼻内镜检查可见双侧筛窦、上颌窦窦口通畅,右侧上颌窦内黏膜肿胀,窦底有黄褐色干酪样分泌物,取样镜检发现真菌菌丝。

    例2:患者,男,16岁,以鼻窦炎(Ⅰ型Ⅰ期)入院,行鼻内镜下左侧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术中抽取窦内脓液镜检未见真菌菌丝,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冲洗鼻腔治疗,术后2周患者临床症状缓解。3月后来院复诊,诉低热,头痛,多脓涕,在70°鼻内镜下检查,可见左侧上颌窦窦口开放约0.5cm×0.8cm,窦底见大量黄褐色干酪样物,取样镜检查到真菌菌丝。

      处理方法:2例患者均在鼻内窥镜下彻底清除病变,进一步扩大窦口,以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5%碳酸氢钠溶液交替冲洗窦腔,2次/日,1周后1次/日,再1个月后每周1次,持续2个月。3个月后复查可见窦口完全上皮化,窦内黏膜色泽正常。

  2 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1] ,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后窦腔内并发真菌感染应引起临床耳鼻喉科医师的重视。临床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 [2] ,鼻窦开放术后复查不及时,局部炎性水肿、肉芽生长至窦口引流不畅,可能是导致真菌性鼻窦炎发生的原因。本2例患者均有术后长期应用抗生素(例1曾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g/次,3次/日,持续1个半月;例2间断静滴头孢唑啉钠4周,剂量不详)、复查不彻底(术后2~3周临床症状缓解后未再来院复查)等情况,而鼻窦开放术后3个月内是保证手术效果最重要的阶段 [3] ,定期复查有利于术腔上皮化和预防感染发生。术后正规应用抗生素,及时复查清理窦腔,保持窦口引流通畅是预防鼻窦开放术后真菌性鼻窦炎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叶放蕾.真菌性鼻窦炎24例报告.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3):172-173.

    2 刘天懿,黄震.真菌免疫反应慢性鼻窦炎.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36(5):393-396.

    3 黄选兆,王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36-239.

  作者单位:462400河南舞阳,舞阳县人民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谢志刚,赵冰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