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2期

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体会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为了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健康教育占有重要位置。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再被动地接受治疗、护理,而是更多地渴望了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健康教育已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例均为本院2003~2004年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男14例,女6......

点击显示 收起

  心肌梗死是临床危重病之一,是中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等,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为了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健康教育占有重要位置。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再被动地接受治疗、护理,而是更多地渴望了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健康教育已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均为本院2003~2004年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45~77岁,平均59±5.6岁。均符合中华心血管学会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入院在48h以内;视力、听力基本正常,意识清醒。

  1.2  方法

  1.2.1  入院评估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素质、社会及家庭关系、心理及经济状况、既往病史以及医学诊断。患者及家属对心肌梗死的认识、知识掌握的程度等全面评估[1]。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沟通、获取信息,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

  1.2.2  制定计划  结合入院评估,对所收集的信息资料汇总进行分析,筛选并根据患者和家属对心肌梗死高危的病症特点,制定出健康教育方案,确立教育方法和形式。(1)教育目标:通过各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制定出一套完整可行的教育方法,最终达到降低并发症,减轻症状,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2)教育方法及形式:采用宣传画册,举出实际病例,或利用静脉输液、发放口服药的间隙,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面对面交流,传授相关知识。

  1.3  健康教育内容的实施

  1.3.1  饮食指导  强调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及一些海产品,每餐不宜过饱,每餐以八分饱为宜,过饱会使大量血液集中在胃部,心肌供血减少,心脏工作负荷加重。对于嗜烟酒者戒烟,控制饮酒量;茶、咖啡尽量不饮,因为其中的茶碱和咖啡因会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

  1.3.2  运动指导  急性期宜卧床休息,1周后可在床上活动,如做四肢的屈伸等,早期活动可以降低发生血栓栓塞的可能;2周后可在床边活动,并注意活动与休息交替进行。心肌梗死患者最好的活动方式是散步。

  1.3.3  排便指导  心肌梗死患者特别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要用力,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必要时可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

  1.3.4  心理保健指导  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具有突变性和多边性,可使患者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如焦虑、忧郁、紧张、恐惧等。这些心理活动,会使血压增高,心脏负荷加重,血脂发生变化,导致病情加重。一般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主要手段有解释、暗示、保证、鼓励和安慰等,使患者对康复充满信心。

  1.3.5  出院之前对患者及家属护理指导  出院之前告知服药的种类、方法、剂量和时间,对年老体弱、记忆力差的老年患者,加强对其家属和陪护人员的教育(包括出现紧急情况如何处理,如何稳定患者情绪,如何争取第一抢救时间),告之急救电话,病房咨询电话及专家或管床医护人员的电话号码,以便随时联系,上门服务。

  1.3.6  实施健康教育指导中的注意点  健康教育不是一次性过程,而应是一个追踪过程,应时时刻刻提醒患者,贯穿于患者就医的始终。健康教育是一种简便易行、易掌握、同时又是低消耗、高效益的教育,但必须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  万嘉豫.对老年高血压病高危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4,8:743-744.

  (编辑:若  木)

  作者单位: 256504  山东博兴,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作者: 霍红芹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