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治疗组9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肝气犯胃三型,给予口服中药及吗丁啉10mg,每日3次,餐前30min服用。结果两组在症状及胃排空时间改善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在改善症状及促进胃排空方面优于单用西药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9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肝气犯胃三型,给予口服中药及吗丁啉10mg,每日3次,餐前30min服用;对照组90例单用吗丁啉10mg,每日3次,餐前30min服用。疗程为4周。结果  两组在症状及胃排空时间改善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在改善症状及促进胃排空方面优于单用西药组。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 paresis , DGP)又称糖尿病胃麻痹或糖尿病胃潴留,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属中医学“痞满”、“胃痛”、“呕吐”范畴,我院自1996年12月~2001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GP18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者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入选18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病例分为两组,各组病例详细资料见表1。

  表1  临床DGP病例资料(略)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kg/m2)]、平均动脉压(MBP=1/3收缩压+2/3舒张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略)

  1.2  诊断标准  按1997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并符合如下条件:(1)有早饱、腹胀、恶心、呕吐、嗳气、纳少、便秘等胃轻瘫症状,持续4周以上;(2)4周内经内镜检查除外胃、十二指肠器质性病变;(3)B型超声波检查除外肝胆胰疾病;(4)X线钡餐:胃蠕动减弱,排空迟缓,并排除消化性溃疡、幽门机械性梗阻;(5)醋氨酚吸收试验:胃排空时间延长。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用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日3次,每次10mg,餐前30min服用。原控制血糖用药不变。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辨证的中药汤剂。中药水煎取汁300ml,每日1剂,分2次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1个疗程。
   
  治疗组辨证分型治疗[2]:(1)脾胃虚弱型脘腹痞满,时缓时急,喜温喜按,不知饥,不欲食,身倦乏力,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共计30例。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减。(2)肝气犯胃型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作,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苔多薄白,脉沉弦。共计25例。治疗以柴胡疏肝散加减。(3)胃阴不足型胃痛、痞闷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共计35例。治疗以益胃汤加减。

  加减:根据临床表现,随症加减,如:气阴两亏明显者加太子参30g,石斛30g,麦冬15g,五味子10g;胃中积热者加黄连5g,黄芩10g,栀子10g,生石膏30g;痰浊明显加苍术10g,草蔻10g,藿香10g,佩兰10g。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症状  观察食后饱胀、恶心、呕吐、厌食、上腹不适等症状,按症状轻重分为4级(0、1、2、3),积分分别为0、2、4、6。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 -治疗后症状积分)/ 治疗前症状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

  1.4.2  胃排空时间测定  所有受检者均行胃液体排空功能检查,应用醋氨酚吸收试验:禁食8~12h,晨8:00时口服醋氨酚(吉林市江源制药厂生产)1.5g,和37℃温开水400ml,2min内饮完,于服药前和服药后15、30、45、60min分别抽取肘静脉血进行醋氨酚测定。整个试验过程受检者采取坐位,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

  1.4.3  血糖测定  葡萄糖氧化酶法。

  1.5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基本消失或治疗后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下降≥90%;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下降60%~89%;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下降30%~59%;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下降<30%。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2.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  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1,▲P<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胃液体排空时间和血糖水平变化  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胃液体排空时间和血糖水平变化比较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自1958年Kassander首次提出糖尿病胃轻瘫(DGP)概念以来,DGP患者的数量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而增多,大约50%以上糖尿病患者伴有DGP[2]。DGP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因胃自主神经病变[3]引起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食后胀增、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吞酸等。

  治疗本病的基本措施是有效地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后,其胃轻瘫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如果胃轻瘫没有有效治疗,其胃排空时间延长,可导致血糖不稳定,两者互相影响。目前治疗该病的胃动力药主要有吗丁啉、莫沙必利等。

  本病在中医学属“呕吐”、“胃痛”、“痞满”等病范畴。其病机是以脾胃虚弱为本,寒热错杂为标[4]。患者消渴日久,耗伤脾胃之气,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升降失司,胃失和降;或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肝胃气滞,郁而化热;或因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胃气壅滞,气郁化热;胃病日久,或伤及于脾,脾虚湿困,或气虚及阳,终致寒热错杂,脾虚胃实,脾不升清,胃不降浊,中焦运化失司,遂出现胃脘胀满、食后胀增、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吞酸等症。笔者临床辨证施治,随症加减,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及胃排空功能测定,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有促进胃排空之功效,在改善症状及促进胃排空方面优于单用西药组。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98.

  2  张伯臾. 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35-136.

  3  Mearin F, Malagelada JR. Gastroparesis and dyspeps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5,7:713.

  4  梁幼雅. 糖尿病性胃轻瘫研究概况.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3):238.

  (编辑:齐  永)

  作者单位: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作者: 宋占营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