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3期

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解析与治疗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我国肿瘤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在一些地区和城市,其死亡率占疾病死亡之首位,按死亡水平计算,全国每1min就有2人死于癌症,每天约有近1500人被癌症夺走生命。为何肿瘤的发病率如此之高。为何一经确诊大多为中晚期患者。为何确诊后虽经多方治疗死亡率还是很高。...

点击显示 收起

    我国肿瘤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在一些地区和城市,其死亡率占疾病死亡之首位,按死亡水平计算,全国每1min就有2人死于癌症,每天约有近1500人被癌症夺走生命。为何肿瘤的发病率如此之高?为何一经确诊大多为中晚期患者?为何确诊后虽经多方治疗死亡率还是很高?的确是摆在从事肿瘤防治科研与临床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所有关心健康的人们十分注重的问题。

  其实,只要人们能正确认识肿瘤的有关知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肿瘤的发病率是可以下降的;同时对肿瘤患者实行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即便是癌症的中晚期,通过有效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其死亡率必然会下降。根据肿瘤的发病情况,现就肿瘤的发生与治疗,结合实践谈谈肿瘤心理问题有关知识,但愿能在预防和治疗肿瘤中起作用。

  1  对肿瘤发病原因的认识

  现已知主要原因有:(1)化学因素,如多环芳烃类、 芳香胺类、亚硝基化合物;(2)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紫外线等作用;(3)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等;(4)社会心理因素等作用于机体;其中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致癌,已引起重视,而社会心理因素能导致癌症的发生鲜为人知,未予重视。

  第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十分重视并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的作用,有研究认为“各种不良社会因素使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失调导致在较长期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作用下使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临床心理学家认为“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生与心理压力有密切关系。”有关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理论被认识和应用后,认为预防肿瘤最好的办法是抑制癌前病变,致使其逆转成正常细胞,因为这种演变有一个缓慢的过程:正常细胞→突变细胞(1~2天)→肿瘤前细胞(10年以上)→肿瘤细胞(1年以上)正常细胞突变成癌细胞并非一朝一夕。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社会性致癌因素:(1)生活事件方面的因素,如丧偶、离婚、怀孕、难产、习惯性流产、失业、经济困难、直系亲属死亡等。(2)生活节奏长期紧张,如工作紧张、学习负担过重、环境不佳以致无法适应;(3)人际关系紧张,如同学、同事、上下级、邻居甚至兄弟姐妹、婆媳、夫妻之间关系紧张。

  心理性致癌因素:(1)性格内向情绪压抑者;(2)不良心理反应:①焦虑心理;②抑郁心理;③易激动心理;④认识技能衰退等,均可促使细胞突变。

  只要机体长期受到内外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袭,体内基因稳态就会失衡,正常细胞就会突变成癌细胞,为此,为杜绝上述因素侵袭机体就必须全民行动,甚至政府行为参与,思想重视,在知识上认识,实施预防措施,癌症的发病率必然会下降。

  2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

  由于恶性肿瘤对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死亡率高,同时存在患者对肿瘤认识度低,以及“谈癌色变”的观念的影响,故一旦患恶性肿瘤患者心理会感到巨大压力,发生一系列心理反应,其反应规律与表现有如下特征。

  2.1  发现日期心理特征  以极度恐惧心理和急于证实是否患了恶性肿瘤的焦虑、不安情绪为基本表现,因此,患者及其亲属四处奔波于多家医院,检查确诊,希望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或者失虚惊一场,这种矛盾心理状态,一直持续到获得疾病的真相为止,忽视了对肿瘤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尤其是恶性肿瘤,由此而产生睡不好、吃不好、精神不好,生物钟规律乱了,病情加重,肿瘤长大,癌细胞转移都可发生。

  2.2  确诊期心理特征

  2.2.1  休克恐惧心态  有的医生把诊断结果直接了当告诉患者(此方法不可取),患者获悉后立即表现面色苍白,恐惧不安,悲伤痛苦,经过一段时间好似从噩耗中清醒,不思茶饭、失眠,甚至精神异常。

  2.2.2  否认怀疑心态  当从恐惧心态平静后开始怀疑诊断正确与否,患者坐卧不安,直至弄清真相为止。

  2.2.3  愤怒沮丧心态  当患者明确自己患的是恶性肿瘤会变得愤怒沮丧、悲观绝望、精神完全崩溃,病情急剧恶化。

  2.2.4  接受适应心态  随着时间推移,情绪开始慢慢平静,长时期表现抑郁和悲伤。

  2.3  治疗期的心理特征  随着患者角色的适应,紧张抑郁悲伤的心态可以暂时缓解,但由于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或病情变化而出现新的心理问题,患者的情绪也往往随之变化:(1)当确定是恶瘤还没有转移时,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方法,患者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感到自己的病通过手术可以治疗,患者感到希望就在眼前充满信心,十分愿意配合医生把自己的肿瘤除掉解脱出来。(2)当接受化疗、放疗由于严重的治疗反应和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乏力、脱发、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受损等表现又会导致不良心理反应,不想受化疗之罪,而产生轻生念头对治疗失去信心。(3)有些患者虽经手术治疗,放化疗,由于种种原因,复查时又出现转移病灶或原发病灶增大了,发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怀疑药物的疗效,担心自己没有治疗的希望而更加绝望。(4)患了恶性肿瘤由于家庭经济问题,负不起继续治疗的经费而产生心理问题,担心人财两空,拒绝治疗。(5)患者本人求生愿望很强,要求治疗,但由于家境贫困、儿女虽多,吃不上药而绝望。上述种种心理问题都会影响抗肿瘤治疗的疗效,要及时获知,予以疏导解决。

  3  肿瘤患者心态与抗癌治疗的疗效关系

  此是目前抗肿瘤过程中未予以重视,而又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同一病种,身体状况相近,接受了几乎相同的治疗方法,有的患者存活期长,有的患者存活期短,回答只能是患者的认知方式、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知识水平等是十分关键的,实际上是个心理问题。在较长时期的临床抗癌和理论探讨中笔者认为:(1)肿瘤患者存在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病情控制。(2)肿瘤患者在心理问题不解除影响用药效果。(3)解除心理问题,必须:①咨询医生;②及时洞察;③善于沟通;④有效帮教;⑤持之以恒。

  上述三条基本原则应贯穿整个肿瘤治疗的全过程,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并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提高认识。端正对肿瘤的认知方式,解决好“癌症是不治之症”的错误观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精神上决不能崩溃,能认识基因稳态失衡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而肿瘤的彻底治疗必须纠正基因稳态失衡,要纠正基因稳态失衡必须保持良好心态的辩证关系。近20年大量研究资料认同“通过各种方法,癌症1/3是可以预防,1/3是可以治愈,1/3可以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要达到这3个1/3务必避免致癌的原因,解除心理问题。”

  (2)科学的探讨患者的性格特征与患病的关系。美国和我国学者研究发现人格特征与恶性肿瘤有一定关系,按人格特征分为A、B、C三类,随访观察,结果发现C类人格特征患病率较高,且患恶瘤者较多;性格特征与患病率关系见表1。

  表1  性格特征与患病率关系(略)

  笔者回顾近4年来在长沙绿谷中西医结合门诊咨询中,总结肿瘤患者300例肿瘤咨询患者中,2/3属于C类性格特征,针对他(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在实施整合治疗中,利用不同的心理疏导方式获得治疗上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3)把性格特征的调查作为肿瘤患者的病史询问重要内容之一,临床中重视现病史,病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作为诊断第一手资料,对肿瘤患者其性格特征的详细调查或者取材验证做得很不到位,应该加强这一工作的力度与技巧为心理治疗奠定基础。

  (4)性格特征不同的肿瘤患者心理问题各异应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审时度势,实施不同的心理疏导。①告知诊断结论为首先的难题,有人主张一旦确诊应将真相和治疗计划告知患者;理由是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有利于医生了解病史及病程,有利于做好计划性治疗的计划。虽可暂时出现心理反应,但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告知有关治疗方案,可使患者增强信心。②为患者安排好生活治疗,也为患者心理调整留下空间,避免不良因素产生的心理冲击。③值得一提得另一现象,在咨询工作中患者不愿明示自己患癌症或其亲属不愿明示患者的姓名等有关社会资料。上述主张和现象有利有弊,应根据患者心理特征与病情慎重处置,以不影响疗效为目的。一个患有冠心病的母亲突然间获悉,自己从国外留学的独生子在回国途中飞机失事而丧生的消息,她因此冠心病发作而死于AMI。但是,如果因其亲人或知情人考虑这位母亲有冠心病经不起这样沉重的精神打击,不宜直接告诉她,而采取模似其独生子还在人世间,给她写信或寄给她喜欢的食物和用品,这样事隔1、2、3年后,这位母亲再问其儿子为什么不回国?为什么不来看她时,再将其真相告之,并给予精神安慰疏导,其结果就不一样,因为她已经有了心理适应过程。举这个事例,能为癌症患者的心理适应所效应且灵验。另一方面,性格特征不一、心理状态不一,处置不合理,后果不一;合理的处置,可使患者病情逐渐减缓,达到带瘤生存,不合理的处置会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使病情恶化。

  一肝癌患者,男,50岁,住湖南常宁市,文盲,脾气暴躁,1994年因患慢性肝炎,右上腹疼痛,就诊长沙肿瘤医院确诊“肝癌”,医院将其诊断证明书密封好让其带回交给所在单位领导,整个就诊过程患者无异常反应,回家途中遇到一位教师朋友,这位朋友拆看了诊断证明书后直接告知患者患的是肝癌,患者顿时面色苍白,表情十分紧张、恐惧,回家后虽经治疗,但疗效极不满意,不到40天就离开人世;而另一病例,湖南衡阳市某县人,体育局干部,男,55岁,性格开朗乐观,心胸豁达,4年前因干咳带血就诊湖南省肿瘤医院确诊肝癌转移性肺癌,医院为患者制订了治疗方案,因无手术适应证,即以化疗为主,联合放射治疗同时结合服用双灵固本散治疗,至今患者一般情况可,每天坚持适度运动,已经正常生活了4年,说也巧合,一个只活了40天,另一个已经同正常人一样活了4年,同样都是晚期癌症,只是患者对待自己的病情因心理状态问题不一,治疗结果完全不一,可见心理状态不同,心理调整不同对疾病的影响结果不同。

  4  推广癌症最新治疗模式(手术+放化疗+双灵固本散)并注重心理治疗提升抗癌疗效

  肿瘤患者不同病情,不同社会状况,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的认知水平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心理承受能力亦不同,在接受新的治疗模式的同时,给予心理支持。医务人员,客情工作者和患者亲友是最佳的心理支持者有责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向患者宣传肿瘤防治知识  认识癌症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在乎,不马虎”树立信心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即使是中晚期也可以带瘤生存,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4.2  心理支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解释疏导、安慰、鼓励、耐心的倾听,亲切的交谈等手段,使患者获得信心和希望,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则所谓“支持和宣泄治疗”作用。

  4.3  适当引导癌症患者应用心理防卫机制:癌症患者心身均受严重损害,有时出现恶性循环,即癌症确诊-情绪反应(恐惧、焦虑、抑郁)-免疫能力下降病情恶化-情绪更悲观消极。如何让患者在恶性循环中解脱,必须恰当使用心理防卫机制:(1)主动把焦虑、痛苦遗忘,精神状态改变。(2)使用转移机制让患者舒缓紧张,发泄愤怒等情绪,从而使内环境日趋稳定,基因稳态逐渐达到平衡。

  4.4  设定“恶变细胞消失学说”的应用。“设”即假设,“定”即一定,完整的意义使假设恶变细胞一定消失。提出这种学说有以下几个支撑点:(1)癌症患者相关癌蛋白检查时获得正常值的报告。(2)癌症患者在接受整合治疗中其症状、体征逐渐消失。(3)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基本正常,展示心理压力减轻或消除了。(4)能起到心理支持作用,对康复有很大帮助。

  4.5  及时合理处理癌症治疗中的并发症(如胸水、腹水、癌性发热、疼痛、出血等)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命质量。

  肿瘤患者检查实施整合治疗,同时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1)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笑口常开。(2)适度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3)改变不合理观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4)建立和扩展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含癌友)。(5)劳逸结合,培养业余兴趣爱好。是可治愈的,其理由是:(1)整合治疗(手术+放化疗+双灵固本散)能从根本达到基因稳态平衡。(2)心理支持疗法能促进内环境稳定体内脏器及脏器与脏器之间功能趋于正常化,即使器官病理损伤也可通过修正而修复。(3)高科技的鉴测技术能及时检测肿瘤标志物为治疗提供措施。(4)人们对癌症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不断提升,能达到显著降低肿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疗效,提高生存质量。

  治疗过程中发生并发症要及时正确的处置,因为它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使其尽快转危为安,再继续整合治疗,重在心理支持,调整心态,随着角色的改变仍能康复。

  (编辑:石  岚)

  作者单位: 201203 上海,上海绿谷生物医药研究所

作者: 谢丹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