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4期

手法配合湿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伤科临床的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往往患病时间较长而不能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也是伤科临床较难治愈的疾病之一。笔者于2003年10月~2005年1月在门诊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采用手法配合湿热敷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诊断及疗效评定......

点击显示 收起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伤科临床的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往往患病时间较长而不能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也是伤科临床较难治愈的疾病之一。笔者于2003年10月~2005年1月在门诊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采用手法配合湿热敷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4~73岁,平均50.22岁;病程7天~10年,平均14个月。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1]及《魏指薪治伤手法与导引》[2]。以上病例均排除腰椎管肿瘤、腰椎先天性峡部不连、骨质疏松等不适宜于手法的疾病。

  1.2  临床表现   38例均有典型的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因咳嗽、喷嚏而腿痛加重者30例,无1例有大小便失禁现象,急性发作者7例,慢性发作者31例,出现受压神经根相应支配区的感觉和肌力改变者17例,直腿抬高试验<60°者25例,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者13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者11例。

  1.3  影像学表现  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予以明确诊断:中央型5例,左后突出13例,右后突出20例。

  1.4  病变部位  L4~5节段椎间盘突出13例,L5~S1节段椎间盘突出11例,L4~5与L5~S1两个节段椎间盘突出14例。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治疗[2]  (1)膀胱经手法:患者俯卧,术者用两手拇指或掌部自上而下按摩脊柱两侧膀胱经,至患肢承扶穴处改用揉捏,下抵殷门、委中、承山;推压法:术者两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手掌向下用力推压脊柱,从胸椎至骶椎;法:从背、腰至臀腿部,着重于腰部,缓解、调理臀部的肌肉痉挛。(2)点、揉、按巨穴:医者双手拇指并齐点揉巨穴疼痛点,由轻到重,当患者感到酸痛不能忍受时,就不能再加重量,这时向前后点揉拨动痛点约10次左右,点揉之后再改用掌根按揉。(3)悬足压膝法:患者仰卧,医者一手用手掌托住患者足跟,同时用前臂顶住患者足尖(早期疼痛严重者,可放弃顶足尖,单纯托住足跟),另一手握住患者膝部,先使患者屈膝,而后将膝部向前揿按伸直。连续屈伸10次左右。每一次均要将患肢不断地抬高,使屈伸的幅度不断增大。(4)斜扳法:患者侧卧,侧卧的方向根据患者腰椎棘突的偏歪方向决定。以L5棘突右偏为例:患者侧卧,右下肢伸直在下,左下肢屈曲在上,全身放松;术者面向患者站立,左手掌放在患者左肩前部,右手掌放在患者左臀后部,调整患者左下肢屈曲程度,使L5棘突活动度最大;然后左手固定,右手向前下内侧推臀,听到或听不到关节响声均可。以上手法每次治疗时间20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湿热敷治疗  应用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与上海快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rfmk-201型模糊控制湿热敷治疗仪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伤科研制的湿热敷专用液。治疗时,用湿热敷专用液敷在专用的药垫上,按通电源,启用湿热敷治疗仪,治疗时控制到最高温度为48℃,根据每位患者腰部皮肤适应温度予以调节,每次治疗时间为50min,10次为1个疗程。每天1次,每周5次,同时配合手法治疗。

  另外在患者症状缓解期及随访期间嘱患者进行抱膝、撑弓导引、飞燕点水等腰背肌功能锻炼。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1]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愈31例,占82%,好转6例,占17%,未愈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所有有效病例随访半年未复发。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35岁。因搬物引起腰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2个月余,于2004年3月前来就诊。查体:脊柱正中,腰部活动度:前屈50°,后伸10°,左、右侧弯10°,左直抬腿试验50°,右正常。左小腿内侧、足背内侧皮肤痛触觉减弱,左足趾背伸肌力V-,CT示:L4~5椎间盘左后突出(巨大型)。经过手法治疗1个疗程、湿热敷2个疗程后患者治愈而恢复正常工作,随访半年未复发。

  5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在外力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亦是临床最常见的腰腿痛原因之一。手法是治疗腰突症的主要方法之一。有些研究表明,手法治疗后能够降低血中因疼痛反应而升高的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DA)等致痛物质。有些学者认为腰腿痛患者中的内啡肽含量低于正常人,推拿手法可使患者体内的内源性镇痛物质的含量增高,手法的作用机制在于改变突出髓核与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减轻或消除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一方面通过扳法纠正腰椎小关节错缝,一方面通过点、揉、按巨穴减轻患者神经压迫症状,同时用点穴、推揉等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痛域,用悬足压膝法可以减轻或解除神经跟受刺激或受压迫的症状。同时配合湿热敷治疗腰突症可促进血液循环、松弛腰背部肌肉、减轻或消除神经根水肿及粘连,起到舒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手法与湿热敷联合应用使疗效更加明显,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并消除了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具有成本低、疗效好、痛苦少等优点,是目前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同时腰背肌功能锻炼也能帮助患者减少腰突症的复发次数。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393-394.

  2  李国衡.魏指薪治伤手法与导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09-112.

 作者单位: 201318 上海,上海市南汇区周浦医院

   (编辑:邓  锋)

作者: 查海东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