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心先安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2例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笔者于1999年2月~2003年10月应用心先安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2例,疗效较传统治疗效果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共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例104例,其中男54例,女50例。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治疗组5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差异均无显著性(P0。3方法两组病例均给予吸氧、止咳......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于1999年2月~2003年10月应用心先安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2例,疗效较传统治疗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例104例,其中男54例,女50例;年龄45~80岁,平均62.2岁;病程10~32年,平均28年。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Ⅱ级者25例,Ⅲ级38例,Ⅳ级41例。合并心电图ST-T变化者85例,高血压者76例。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治疗组5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04例均符合199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3  方法  两组病例均给予吸氧、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应用多巴酚丁胺60~8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20~30滴/min,每日1次;治疗组应用心先安180mg加入5%葡萄糖300ml静滴,40~60滴/min,每日1次,两组均观察10天。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有无紫绀、颈静脉怒张、肺部罗音、肝肿大、下肢水肿等症状和体征。

    2  结果

    2.1  疗效判订标准  心功能改善大于2级为显效,即2~3天内心率较原心率下降10次/min,紫绀明显减轻,肺部罗音明显减轻或消失,肝肿大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能够完全平卧。心功能改善大于1级为有效,即上述症状和体征部分减轻或好转。心功能改善小于1级为无效,即10天后症状和体征无好转。以显效率+有效率计为总有效率。

    2.2  治疗结果  临床疗效见表1。表1  用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心电图41例ST-T改变,39例ST-T明显改善,4例出现较原心率加快;对照组39例ST-T改变,21例明显改善,4例出现较原ST段压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略下降。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于慢性缺氧及反复肺部感染,致机体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使心脏对洋地黄类药耐受性差,易引起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因而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在临床占主导地位,临床常用多巴酚丁胺,其作用机制为与β受体结合通过G蛋白偶联,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ATP生成cAMP,从而使钙通道内流量增加,加强心肌收缩,增加心脏射血分数[1]。慢性心衰心肌β受体密度下调,不能充分与多巴酚丁胺结合,导致药物疗效欠佳。心先安的化学名称为环磷苷葡甲胺,是cAMP的换代产品,能直接补充细胞内cAMP,迅速起到加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心脏周围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衰,并抑制生物活性物质释放,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的作用[2],其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总有效率为84.6%,明显高于对照组67.3%。因此,笔者认为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时心先安注射液高于传统的非洋地黄类药物,适合临床推广应用,本文资料还显示心先安使心电图ST-T明显改善,血压下降,故亦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内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4;136.

    2  黄鹤举.临床医学治验.北京:现代出版社,1996,728.

  
    作者单位: 1 041300 山西隰县,隰县妇幼保健院

    2 041300 山西隰县,隰县人民医院


     (编辑:邓  锋)

作者: 李杰,刘永恒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