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7期

药房窗口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笔者从事药学工作多年,发现近年来药房窗口常常遇到病人退药现象。药房发药是病人就医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保证发出药品的质量,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重视处理和解决好窗口退药问题至关重要。1退药带来的不利因素(1)影响医院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2)药品质量难以保证。...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从事药学工作多年,发现近年来药房窗口常常遇到病人退药现象。作为调剂药师,退还是不退,处理起来有时还真感到棘手。药房发药是病人就医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保证发出药品的质量,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重视处理和解决好窗口退药问题至关重要。

     1  退药带来的不利因素

     (1)影响医院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2)药品质量难以保证;(3)给医疗工作和病人用药安全埋下了隐患;(4)干扰了药房正常调剂工作秩序;(5)增加了有关科室的工作量。

     2  退药原因分析

     2.1  病人自身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部分病人用药前阅读标签或说明书后,发现所开药品对自己的病情无针对性,或未直接标明治疗自己所患疾病,因而对药品产生怀疑。还有的病人对药品说明书中所注明的不良反应,存在过于害怕的心理,造成依从性差,拒绝服药或中途停药,要求换药或退药。

     2.2  发生不良反应  多见于过敏反应及胃肠道反应。如使用抗菌药物,虽部分品种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在使用前已做过皮试,但因抗菌药物的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不良反应发生率仍占较高比例。如:环丙沙星针、左氧氟沙星片、克林霉素胶囊、复方磺胺甲恶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易致病人皮肤黏膜损害,瘙痒,荨麻疹,甚至药物热等。另外,象消炎痛、二甲双胍、丙戊酸钠、西咪替丁等药物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不能进食等胃肠道反应。有些病人因机体因素及耐受性原因,出现了上述症状,便停止治疗,并要求退药。

     2.3  医生因素

     2.3.1  医生缺乏用药知识  联合用药不合理及存在配伍禁忌等,如将头孢氨苄胶囊与乳酸菌素片合用,心得安与消炎痛合用、利福平与氟哌酸合用、阿司匹林与西米替丁合用等。

     2.3.2  用药不对症  诊疗时对病情了解不仔细,所开药品不对症。

     2.3.3  受经济利益驱使  个别医生受药商影响,给病人开无关疾病药品及大处方。

     2.3.4  不了解病人用药史  医生不问、病人不讲。当病人把药品拿回去后发现家中已有同种药品。再者如有的病人对磺胺过敏,医生却又开了复方新诺明,结果导致病人药热、皮疹。以上都是病人退药的原因。

     2.4  药房原因

     2.4.1  工作失误  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药品计划、采购、请领、发放等环节不畅通不及时,而导致有些药品短缺,又未及时更改药品供应信息,造成病人已交费却无药取,只好退药。

     2.4.2  工作协调不够  药库、药房与采购人员及库管人员之间,药房与收费室、医生之间,药品信息沟通不够。如药库无药不能及时通知药房,药房又未及时将药品信息提供给医生,致使开药失误而退药。

     2.5  药品价格及其他原因  目前医院药品价格多执行政府定价。有的病人将医院所开的药品与药店药品的价格相比较,发现医院药品价格高于药店药品,便想出各种理由要求退药。其他尚有收费室录错药名、药量、药价等引起的退药也常有发生。

     3  减少退药的对策

     3.1  加强职业教育,提高道德水平  加强对医药人员事业心、责任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克服不问药品作用只图个人利益等违反医药道德的行为,对工作、对事业要极端负责任。问诊要仔细,工作要到位。以病人为本,真心真意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及优质的药品。

     3.2  加强业务学习,指导合理用药  医师和药师要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更多更新的药学技术和相关知识。医师要通晓药理、全面熟悉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所开药品要适应病人病情。药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医师提供药学信息,帮助医生正确选药、合理用药,耐心回答病人用药的疑虑,指导病人科学服药,增加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提高药品疗效,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3.3  调整、改进工作方法和程序

     (1)需皮试的抗生素在使用前可先在门诊进行皮试,结果阴性时医师再给病人开方取药。

     (2)处方应先审核,后划价,审方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这样可避免因配伍禁忌,给药不合理、错开药名等处方的退药。

     (3)调整药品划价、收费工作。最好列入药械科管理,以便了解药品信息及供应情况更好地协调工作。

     (4)仔细询问药史  医师开方前认真询问药史,可减少因病人药物过敏或家中已有备药等原因引起的退药。

     3.4  建立规章制度,规范退药程序  建立健全奖罚制度,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有效的退药制度,对无条件退药、有条件退药、不予退药的标准明确界定。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掌握标准,认真落实。

     3.5  加强责任感,提高协调能力  出现药品短缺的主要原因在药房。因此药房要加强采购、库管及调剂人员责任心的教育,切实做好平时药品供应,只能药等病而不能病等药,有些药品虽然需要量少,效期短,宁可到期报废也要有所储备。保证药品计划、采购、请领、发放各环节的畅通。提高各科各室之间的协调能力。医师、药师、收费人员要尽量降低因工作失误等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病人退药。总之,医务人员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为病人健康服务。

  作者单位: 418008 湖南怀化,解放军第二炮兵535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田玲,张杰,杨 芬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