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7期

立止血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观察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常为粉碎性骨折,同时因为骨折端的不稳定大多需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而骨折端的复位常常需要较大面积的暴露,具有创面大、出血量多的特点,术中、术后的止血显得格外重要。笔者自2001年1月~2005年4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应用立止血围手术期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自2001~2005......

点击显示 收起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为粉碎性骨折,同时因为骨折端的不稳定大多需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而骨折端的复位常常需要较大面积的暴露,具有创面大、出血量多的特点,术中、术后的止血显得格外重要。笔者自2001年1月~2005年4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应用立止血围手术期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1~2005年4月,本院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32~83岁。交通事故伤38例,摔伤8例。

  1.2  手术方法  均行标准的髋关节外侧切口,手术路径相似,各手术均按常规手术方法进行。全部行DHS内固定术,按可比对照的原则,另外随机选取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手术患者未用立止血作为对照组。

  1.3  用药方法  对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术前30min肌肉注射立止血1ku,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立止血1ku,术后静脉注射1ku/d,连用3天观察术中、术后出血情况。

  1.4  观察方法  术中观察创面出血情况,术中有无输血及输血量;术后观察局部是否有血肿形成,伤口渗血及伤口负压引流量。对术后输血情况进行对照观察和统计学检验(t检验),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应用立止血后患者出血明显减少,术后无1例血肿形成,大大降低手术风险。

  3  讨论

  立止血是由巴西的矛头蝮蛇的毒液制备而得,是经过分离和提纯的血凝酶,不含神经毒素和其他毒素,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本品内含有两种使血液凝固的酶,即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前者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小板凝集成白色栓子(血小板血栓)而产生止血效应。而后者和血液中的凝血激酶均依靠血小板因子(磷脂)的激活,促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也可激化因子V并形成因子X,因而对血液产生凝血和止血的双重作用。小剂量使用时不会时血管内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故作为止血药,仅具有止血功效,血液的凝血酶并不因此增高,所以无血栓形成的危险。立止血皮下注射后20~30min起效,止血作用持续24~48h,静注后5~10min药物作用达到高峰,疗效持续24h,半衰期为3~10h,使出血时间缩短64%~70%,这种已增高的止血能力可持续2~3天。

  立止血应用于外科手术已是大家公认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止血药,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立止血在胸外科、手外科、普外科、妇科手术期的应用,均取得很好疗效[1,2]。

  骨科髋部手术因需经外侧进入,周围肌肉组织血运丰富,术中遇到最棘手的问题并非来自大血管出血,而是源于肌肉组织间广泛撕裂的小血管,前者靠结扎办法可解决,而后者止血很难,同时骨折端复位过程中的操作,使止血难度进一步加大,立止血的围手术使用期使伤口渗血明显减少,大大降低了术后血肿形成的风险,本组观察46例中通过术前30min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立止血1ku,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同时减少输血病例数及输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组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使用立止血,由于术中出血量减少,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同时降低了输血病例数,避免了输血引起的并发症,术后避免血肿形成,减少了伤口感染机会,利于伤口愈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劳杰,顾玉东,沈燕国.立止血在手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中华手外科杂志,2001,6:97-99.

  2  高劲谋,都定亢,李邦春.立止血对腹部创伤术后渗血的疗效.中华创伤杂志,1999,15(6):473.

  作者单位: 1 030009 山西太原,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药材科

  2 030002 山西太原,太原市人民医院骨科

   (编辑:齐  永)

作者: 姜兵,裴伟俭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