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1期

经腹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比较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为了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本文对15例已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DS)与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S)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以证实TVCDS比TACDS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有更高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2003年8月~2005年4月选择了绝经前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

点击显示 收起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为了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本文对 15 例已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TVSDS) 与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 (TACDS) 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以证实 TVCDS 比 TACDS 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有更高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2003年8月~2005年4月选择了绝经前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及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为研究对象。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7岁。采用仪器为Acuson Aspen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3.0~4.0MHz,阴道探头频率5~7MHz。首先嘱患者憋尿,使膀胱适当充盈,TACDS常规探查,测量子宫体积、内膜厚度、观察内膜边缘与肌层关系及内膜血供情况,数据与图像记录保存。然后排空膀胱行TVCDS检查,内容同TACDS。通过随访获取15例已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调出数据及图像进行分析比较。

    2  结果

    见表1。表1  15例子宫内膜癌 TVCDS 与 TACDS 比较  15例中 TVCDS 检查内膜厚度均>5mm,最厚达25mm,回声强弱不均,无肌层浸润者边缘较清晰,不光整。有肌层浸润者内膜-肌层界限不清,内膜呈锯齿状侵入肌层,有肌层浸润时要测量肌层-内膜界限与肿瘤所延伸最远点距离,并与正常肌层厚度相比较。CDFI:无肌层浸润可无明显血流信号显示;浅肌层浸润者内膜及基底部可见点棒状血流信号;深肌层浸润者显示为树枝状丰富血流信号,无肌层或浅肌层浸润者RI:0.40-0.50;深肌层浸润者RI<0.40。

    15例TVCDS检查浸润程度与手术后结果基本相符。TACDS检查6例内膜边界模糊不清,子宫体积无明显增大。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多发于绝经前后妇女,尤其绝经后发病率为80%。近年来由于雌激素替代法应用增多,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主要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超声所示子宫内膜增厚最具有诊断价值。子宫内膜癌局限于黏膜层、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5年生存率分别为95.2%、93.3%、77.8%,故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手术范围选择、术前是否辅助放疗有重要的意义[1]。由于肿瘤组织新生血管具有不同正常组织血管特征:大量动、静脉吻合的出现及血管壁薄缺乏平滑肌从而导致血管阻力下降,因而血流阻力指数下降是肿瘤早期阶段的指标。此年龄段患者多数较胖且不能忍受憋尿的痛苦,故TACDS准确性受到限制。TVCDS直接放入阴道内紧贴穹隆及宫颈,探头频率高,分辨率高,同时血流信号敏感性强,不受肥胖、腹部积气、后位子宫等影响,无须憋尿,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TACDS,所以TVCDS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翟玉霞,李从铸,黄海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20):142.

    (编辑:黄  杰)

作者: 冯萍娟, 刘桂苏, 王捍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