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5期

中医在诊治慢性乙型肝炎中应重视的三个问题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应重视的三个问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上的难治性、长期性已被公认。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虽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中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诊断、治疗上的不同,中医在量化方面的不足,大大地局限了中医在乙型肝炎治疗中应发挥的作用,从而削弱了中医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地位。本文......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应重视的三个问题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上的难治性、长期性已被公认。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虽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中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诊断、治疗上的不同,中医在量化方面的不足,大大地局限了中医在乙型肝炎治疗中应发挥的作用,从而削弱了中医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地位。本文欲结合病例从认识、诊断、治疗三个方面进行必要的阐述,以期能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优势,为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发挥应有的作用。

    1  典型病型

    1.1  病例1  患者,男,23岁,教师,患者于2年前体检中发现HBVM阳性,肝功能正常,无症状及体征,1年前复查肝功能发现ALT轻度升高,HBV中等量复制,曾服用甘利欣等保肝药物治疗半年无明显疗效,ALT在50~80u/L之间波动。2004年1月就诊复查肝功能示:ALT 56.0u/L余项正常范围,HBV-DNA定量为2.56×107copies/ml,无明显症状及体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已排除其他原因所致ALT升高,予以益气活血、清热解毒之法治疗。2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3个月后复查肝功能维持正常,HBV-DNA <1.0×103copies/ml,继续巩固治疗3个月,停药观察6个月再次复查仍为肝功能正常,HBV-DNA仍<1.0×103coies/ml。

    1.2  病例2  患者,男38岁,无固定职业,2003年5月体检中发现HBVM阳性,肝功能轻度异常,无明显症状及体征,曾服用中、西药治疗无明显疗效。2003年12月就诊时自觉乏力、腹胀,余无异常全征。血化:ALT 312.00u/L,HBsAg(+)、抗HBe(+)、抗HBc(+)、HBV-DNA定量为 1.087×106copies/ml。B超提示肝内光点密集,门静脉14mm,肝囊炎样改变。甲、丙、丁、戊肝抗体均阴性、舌质暗,苔白,脉沉细,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由于HBeAg阴性和经费问题而不能选择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治疗。辨证为:气虚血瘀、热毒不清,予以益气活血、清热解毒之中药治疗,40天后复查肝功能ALT降至60.00u/L,继续治疗50天后复查肝功能正常,巩固治疗至6个月复查肝功能仍维持正常,HBV-DNA<1.0×103copies/ml,停药观察3个月复查肝功能仍正常,HBV-DNA仍<1.0×103copies/ml。

    2  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西医学对慢性乙肝的认识已较清楚,不需多赘。而中医对肝炎的相关症状多概括在“黄疸”、“肋痛”等范畴。对无症状及全症的肝炎(多为轻度肝炎)若严格按中医的理论观点则无证可辨,无方可用。结合现代对中医的研究成果,如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耐受,相当于气虚证。肝纤维化相似于血瘀证,清热解毒之中药有较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活血化瘀中药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等等。据以拟方用药而获效。如病例1。

    3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中医无肝炎之诊断,而西医的诊断是基于流行病学、病原学、生化学、病理学的综合考虑而做出的科学的诊断。中医不能给出病的诊断时,应接纳现代科学的成就,于我所用,不断地丰富自己,按中医理论给出辨证的结果,发挥辨证施治的特点,据以选方用药,最终用疗效说话,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病例2即是在西医的诊断下辨证施治的应用。

    4  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特有优势,而中西医结合不是两种方法的简单累加。而应该是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病程或联合应用,或主次区分,或分阶段选择进行个体化治疗,其原则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急重症以西医为主,中医辅之  由于中医治疗方法及剂型的局限性,不能担此重任。如重症肝炎需人工肝支持疗法,肝肾综合征需做肾透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三腔二囊管时,中医就显得力不从心。但同样可以辅以中药灌肠等以增加疗效。

    4.2  轻度肝炎可以中医治疗为主  众所周知,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治疗是抗病毒治疗,而目前有效的抗病毒西药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的选用有非常严格的适应证或因经济问题而无法选用。此种情况是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极好时机。病例1、2就是在此时选择中医药治疗而获效。

    4.3  治疗的长期性中医必须借鉴  一般认为中医药治疗的终点是症状、体征消失,舌、脉象正常,而由于乙肝病毒感染的特点,决定了其治疗的难治性和长期性。为此,西药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的治疗疗程在6个月及12个月以上。目前认为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机制是调节免疫功能和抗病毒作用。在中医药的其他机制还不够清楚的前提下,结合西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而延长中医药治疗的时间以期获得巩固疗效显得十分重要。病例1、2均如此。

    4.4  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判定应以西医的判定为据  由于中医缺乏实验室的检测,多是以患者的体征与自我感觉的变化来判定疗效,难以反映病症的真实情况,其结果常常不被认可,使得多种有效的疗法及组方难以推广应用。所以用西医的标准来判定中医药的疗效显得极为重要。

    小结: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优势,由于目前西医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面未能有突破性的进展,中医应发挥自身的特长。本文提出的三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若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遵循,必将使中医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疗效得到肯定,地位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550004 贵州贵阳,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作者: 韩新平,张玉萍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